题目内容

【题目】正常细胞内K+浓度约为细胞外的30倍,细胞外Na+浓度约为细胞内的12倍。当细胞内外的Na+浓度差、K+浓度差减小时,细胞膜上的Na+/K+-ATP酶发挥作用,这种酶可以通过水解ATP,将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将细胞外的K+移入膜内,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请回答问题:

1

(1)膜内外Na+具有浓度差,与膜的______性有关。Na+/K+-ATP酶将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的跨膜运输方式是______

(2)在运输Na+K+的过程中,Na+/K+-ATP酶的______发生改变,有利于与离子的结合与分离。

2 3

(3)比较图2和图3,当Na+K+______(顺/逆)浓度差流过Na+/K+-ATP酶,将ADP合成ATP,反之则分解ATP,进行ATP合成或分解的反应条件取决于______。从能量角度看,ATP的合成与分解反应分别是______反应。

(4)生物膜系统的______作用及能量是维系细胞有序性的基础,线粒体内膜上主要完成类似图______(填编号)的过程。

【答案】选择(或选择透过) 主动转运(或主动运输) 空间结构 离子浓度差(或离子流动方向) 吸能和放能 分隔 2

【解析】

1、分析图1可知,钠离子从细胞内运输到细胞外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且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属于主动运输过程;在该过程中Na+-ATP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钾离子从细胞外运输到细胞内也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且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属于主动运输过程,且在该过程中K+-ATP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2、分析图2可知,钠离子从细胞外运输到细胞内、钾离子从细胞内运输到细胞外都是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该过程伴随ATP合成的过程,是吸能反应。

3、分析图3可知,钠离子从细胞内运输到细胞外,钾离子从细胞外运输到细胞内都是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该过程伴随ATP的水解过程,是放能反应。

1)分析题图,细胞外Na+浓度约为细胞内的12倍,这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Na+/K+-ATP酶将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且需要消耗ATP,是主动运输。

2)分析图1可知,钠离子的过程中Na+-ATP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钾离子的过程中K+-ATP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这有利于酶与离子结合。

3)分析图2和图3可知,钠离子、钾离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时伴随ATP合成的过程,钠离子、钾离子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时伴随ATP的水解过程,说明进行ATP合成和分解的反应条件取决于离子流动方向。从能量角度看,ATP的合成与分解反应分别是吸能和放能反应。

4)生物膜系统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的许多化学反应可以同时高效、有序地进行,由此可知生物膜系统的分隔作用及能量是维系细胞有序性的基础,线粒体内膜上还原氢与氧气反应生成水,释放能量,该过程伴随ATP的合成过程,类似图2的过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微生物絮凝剂不仅具有絮凝沉降废水的作用,同时具有自身降解的能力,是一类无毒、安全、环保、不造成二次污染的絮凝剂。科研人员通过生物技术筛选稳定、高效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请回答问题:

(1)将取自玉米地的土壤,加入______制成菌液,将菌液接种到培养基中进行富集培养,再通过______法接种到固体培养基,数天后,挑选出生长较好、表面光滑带黏性的单个菌落,分别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继续培养。

(2)测定初选菌落对高岭土悬液的絮凝效果,挑选出______的菌株,通过测定该菌株基因序列,与产絮凝剂菌株系统发育进化树进行比对,确定为酱油曲霉。

(3)为进一步确定起主要絮凝作用的是菌体细胞还是菌体释放到发酵上清液中的物质,分别测定发酵液中不同成分对高岭土悬液的絮凝效果,结果如图1

1

其中D组的作用是排除_______。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

(4)为研究微生物絮凝剂对生活污水中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因素(有机物污染程度用生化需氧量COD表示),科研人员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i.向生活污水中加入4 mL微生物絮凝剂,均分为多组,pH值分别调到19,将温度设定为该菌最适生活温度30℃,培养后取样测定COD去除率。结果见图2

ii.调节生活污水pH值为7,均分为多组,分别加入不同剂量的微生物絮凝剂,将温度设定为30℃,培养后取样测定COD去除率。结果见图3

①由结果可知,COD去除效果最佳的条件是_______

②上述实验结论不严谨,请从实验设计中寻找原因_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