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癌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研究人员利用与癌细胞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进行了抗肿瘤的免疫学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实验过程:
①将形态和生理特征相似的数十只小白鼠平均分成甲、乙两组;
②分别向甲、乙两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和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缓冲液,连续4周;
③取甲、乙两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ipsc, DB7(一种癌细胞)和MEF(一种正常体细胞)混合,检测这三种细胞与甲、乙两组血清中抗体的结合率。
实验结果:
甲、乙两组血清分别与三种细胞结合的结合率(%)见下表。
实验结论:
①ipsc与甲组血清的结合率明显高于乙组血清,说明_____________。
② DB7和ipsc分别与甲组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说明______________。
(2)设计以上甲、乙两组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 。甲组实验中,MEF的实验结果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一步实验:给甲、乙组小鼠的皮下分别注射DB7,一周后,甲、乙组小鼠的皮下都形成肿瘤。随后,甲组小鼠肿瘤的体积逐渐缩小,乙组小鼠肿瘤的体积逐渐增大。由此可以获得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以上第(1)问的实验结论②和第(3)问的实验结论,可以获得研究ipsc的潜在应用价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ipsc刺激小白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 ipsc与DB7具有共同的抗原信息或ipsc与DB7具有共同的抗原特异性 是否注射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 对照 ipec能刺激机体产生消除肿瘤细胞的能力 预防和治疗癌症
【解析】
甲组(免疫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连续4周;乙组(空白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缓冲液,连续4周。两组的自变量是:是否注射了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免疫组就会产生针对iPSC的抗体,该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
实验一:取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iPSC、DB7(一种癌细胞)和MEF(一种正常体细胞)混合,检测三种细胞与血清中抗体的结合率,
①比较表中iPSC与两组小鼠血清作用的结果可知,免疫组的数值明显高于空白组的数值,说明iPSC刺激小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
②表中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说明DB7有与iPSC相似的抗原,可与iPSC刺激小鼠产生的抗体结合。
③综合表中全部数据,免疫组的DB7和iPSC细胞和抗体结合率都比较高,而正常细胞和抗体结合率比较低,实验结果表明说明iPSC与癌细胞(DB7)表面具有类似的抗原,而正常细胞表面没有。
实验二:给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皮下注射DB7,一周后皮下形成肿瘤。随后空白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由此推测:iPSC还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的细胞免疫(对抗肿瘤,主要是细胞免疫起作用)。
(1)由上分析可知:①比较表中iPSC与两组小鼠血清作用的结果可知,ipsc与甲组血清的结合率明显高于乙组血清,说明iPSC刺激小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
②表中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说明DB7有与iPSC相似的抗原,可与iPSC刺激小鼠产生的抗体结合。
(2)设计以上甲、乙两组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注射了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甲组实验中,MEF的实验结果起对照作用。
(3)进一步实验:给甲、乙组小鼠的皮下分别注射DB7,一周后,甲、乙组小鼠的皮下都形成肿瘤。随后,甲组小鼠肿瘤的体积逐渐缩小,乙组小鼠肿瘤的体积逐渐增大。由此推测:iPSC还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的细胞免疫。
(4)该系列研究潜在的应用前景是iPSC可以用于抑制或治疗肿瘤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