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3.如图为卵巢中一些细胞图象,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对数依次为2、2
B.若丁是乙分裂而来,则丁一定不是卵细胞
C.若乙的基因组成为AAaaBBbb,则丁的基因组成一定是AB
D.若图中所示细胞分裂具有连续性,则顺序依次为甲→乙→丙→丁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为有丝分裂后期,乙图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图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丁为卵细胞或第二极体.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解答 解:A、甲细胞中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加倍;乙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但仍在一个细胞中,所以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对数依次为4、2,A错误;
B、若丁是乙分裂而来,根据染色体的组成,则丁只能是第二极体,B正确;
C、若乙的基因组成为AAaaBBbb,则丁的基因组成为AB或Ab或aB或ab,C错误;
D、若图中所示细胞分裂具有连续性,则顺序依次为甲→乙→丙→丁,D正确.
故选:B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及遗传学基本规律的细胞学基础.学习时,应从细胞学角度本质上理解遗传学规律的发生,同时加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比较体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8.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繁殖、生产药物及培育无病毒的植物等.据图甲、表乙回答问题:

表乙:植物的花芽分别在含有不同比例的吲哚乙酸和细胞分裂素的培养基中的生长状况
A组B组C组D组E组
吲哚乙酸03ppm3ppm0.03ppm0
细胞分裂素00.2ppm0.002ppm1.0ppm0.2ppm
花芽
生长状况
仍是
组织切块
形成
愈伤组织
愈伤组织
分化出根
愈伤组织
分化出嫩芽
稍生长
(1)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能够被培养成新的植物体的原因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2)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诱导离体的植物组织形成具有生根发芽能力的胚状体结构,若包上人造种皮,制成人工种子,可能解决有些作物品种繁殖能力差、结子困难或发芽率低等问题.胚状体来源于离体的植物体细胞,其形成过程中要经过的生理变化大体上是图甲中①(填序号)脱分化和②(填序号)再分化过程,在此过程中被培养的细胞始终受植物激素的调节.
(3)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茎尖或根尖组织可获得无病毒植株,其原因是植物的茎尖或根尖很少被病毒感染,甚至无病毒.
(4)从表乙的实验结果可看出:吲哚乙酸和细胞分裂素是实验中的两种重要物质.其中,新芽形成必需的条件是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大于吲哚乙酸的浓度;而在培养形成完整新个体的过程中,对它们的调控关键是适当调控好不同培养期的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与吲哚乙酸的浓度和它们的比例.
1.下面的方法可用来测定田间棉花的光合作用的光合作用强度.
①夏季晴天,在田间选定有代表性的叶片(叶片左右对称)20片,挂小纸牌编号.
②用5%的三氯乙酸点涂叶柄一圈,将叶柄的筛管细胞杀死,并采取措施尽量保持叶片的自然生长角度.
③按编号顺序分别剪下叶片对称的一半,依次夹入湿润的纱布中,贮于暗处;4小时候,再按编号顺序以同样的速度剪下另外半片叶,依次夹入湿润的纱布中.
④返回实验室后,将同号叶片的两半,对应叠在一起,在无粗根叶脉处用刀片沿边切下一定面积的两个叶块,分别置于两个称量皿中,80℃~90℃下烘干5小时,然后在分析天平上称重.分别记录两叶片干重.
(1)叶片从黑暗中移到光照条件下,短时间内NADP+的含量下降(填“上升”或“下降”).NADP+的中文简称是辅酶Ⅱ.C3化合物还原后的直接产物含量上升(填“上升”或“下降”).
(2)若该实验在干旱的环境下进行,光合速率下降,这是因为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光合产物在植物体内运输的主要介质.另外,一段时间后,叶片会发黄,是因为有机物不断分解,导致叶绿素含量减少.
(3)用三氯乙酸杀死叶柄筛管细胞的目的是阻止实验叶片的光合作用产物输出.
(4)在该实验中,特定时间段内的总光合产量=叶片的干重差.
(5)下列操作能够减少实验误差的是ABCD
A.实验的对象不是一张叶片而是20张叶片
B.采用同一叶片对称的两部分进行对照比较的方法
C.先后两次剪下的叶片同样保存在湿润的纱布中
D.用于烘干和称重的叶片两半的部位及面积相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