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用所学的生物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环境中众多的病原体不易伤害我们,首先是因为我们的皮肤具有保护功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这属于第一道防线.
(2)若我们的皮肤不慎划伤,在伤口上涂抹适量唾液可暂时起到杀菌消炎作用,原因是唾液中含有,这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3)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来看,接种甲型HINI流感疫苗属于,接种的疫苗能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这属于人体特异性免疫.
(4)如果发现某人上臂肱动脉受伤出血,应在病人受伤血管的近心端(近心端、远心端)止血;
(5)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如:烤制面包或蒸馒头时利用酵母菌.
分析 (1)人体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是皮肤、粘膜、纤毛.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人体的免疫器官有脾、胸腺、淋巴结、扁桃体等,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2)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
(3)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4)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
解答 解:(1)皮肤和黏膜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功能,叫做非特异性免疫.
(2)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指的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例如唾液中含有的溶菌酶,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
(3)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接种甲型HINI流感疫苗后可以产生抗体,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接种的疫苗相当于抗原,会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
(4)动脉是把心脏内的血液输送的全身各处的血管,动脉出血应在近心端止血进行止血.
(5)制作馒头或面包主要利用了酵母菌,酵母菌在适宜的温度和有氧条件下,能够将糖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遇热膨胀使馒头或面包变得松软多孔.
故答案为:
(1)一
(2)溶菌酶 二
(3)保护易感人群 抗体 特异
(4)近心端
(5)酵母菌
点评 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A. | 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见哺乳动物红细胞细胞膜的组成结构 | |
B. | 细胞在癌变过程中,细胞膜的功能会发生改变,但结构和成分稳定 | |
C. | 细胞膜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组成,其中主要由蛋白质决定膜的特定功能 | |
D. | 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但有害物质不能够通过膜进入细胞 |
A. | 烟碱(尼古丁)主要存在于烟草细胞的液泡中 | |
B. | 胆固醇、雌性激素的合成车间是内质网 | |
C. | 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样的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 |
D. | 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都含有DNA |
A. |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有利于生物的遗传,与生物的变异无关 | |
B. | 细胞凋亡是细胞自主有序死亡,有利于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 |
C. | 主动运输使膜内外物质浓度趋于一致,维持了细胞的正常代谢 | |
D. | 细胞分裂使细胞趋向专门化,提高了机体生理功能的效率 |
A. | 反射弧中联系传入、传出神经的中间环节c叫中枢神经 | |
B. | 当兴奋沿b传导时,其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 |
C. | 从图中②的结构可以判断出a应为感受器 | |
D. | 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③处,仍能产生反射 |
A. | 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 | B. | 检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 ||
C. | 不必像正式实验那样认真进行 | D. | 可为正式实验选择最佳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