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为了研究在大豆种子萌发和生长过程中糖类和蛋白质的相互关系,某研究小组在25℃、黑暗、无菌、湿润的条件下萌发种子,然后测定在不同时间种子和幼苗中相关物质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
(1)在观察时间内,图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是先增加,然后保持相对稳定.
(2)在上述定量测定之前,进行了蛋白质含量变化的预测实验,请填充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
①实验原理: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 反应发生紫色色反应,且其颜色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②实验步骤:
Ⅰ:将三份等量大豆种子分别萌发1、5、9天后取出,各加入适量蒸馏水,研碎、提取、定容后离心得到蛋白质制备液;
Ⅱ:取3支试管,编号1、2、3,分别加入等量的萌发1、5、9天的蛋白质制备液;
Ⅲ:在上述试管中各先加入1mL 0.1g/mL的NaOH溶液,振荡均匀后,再加入1mL 0.01g/mL的CuSO4溶液
Ⅳ:将3支试管水浴加热,而后观察颜色的变化.
上诉操作中的2个错误分别是:Ⅲ:再加入3-4滴0.01g/mL的CuSO4溶液
Ⅳ:无需加热
③实验结果:1、2、3号试管中紫色依次加深.

分析 本题从曲线图分析大豆种子萌发和生长过程中糖类和蛋白质的相互关系,理解和其他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对蛋白质鉴定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分析图中曲线可看出:可溶性糖先上升,后保持相对稳定;蛋白质与总糖含量的变化是相反的关系,即总糖量下降,而蛋白质的量上升,说明了糖可以转化成蛋白质.

解答 解:(1)分析图中曲线可看出:可溶性糖先上升,后保持相对稳定.
(2)①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可利用颜色深浅判断蛋白质含量.
②Ⅲ:双缩脲试剂的使用方法是先加双缩脲试剂A液(0.1 g/mL氢氧化钠溶液)1mL振荡均匀,再滴加双缩脲试剂B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硫酸铜溶液)3-4滴;
Ⅳ: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反应不需要进行水浴加热.
③根据曲线可知萌发9天种子中蛋白质含量最多,颜色最深,其次是5天,萌发1天种子中蛋白质含量最少,颜色最浅,即1、2、3号试管中紫色依次加深.
故答案为:
(1)先增加,然后保持相对稳定
(2)①与双缩脲试剂        紫色
②Ⅲ:再加入3-4滴0.01g/mL的CuSO4溶液
Ⅳ:无需加热
③1、2、3号试管中紫色依次加深

点评 本题综合性较强,综合考查了物质代谢、个体发育、物质鉴别、实验分析以及识图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5.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成功地将人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体内,生产出人生长激素.在该过程中用质粒作为载体,已知质粒上含有抗卡那霉素和抗四环素的基因(位于不同区段),目的基因与质粒的结合位点刚好位于抗四环素基因结构内,且受体大肠杆菌体内不含质粒,也不含质粒上的抗性基因.某研究小组想从培养基上筛选出含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即“目的菌种”),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第一步:将得到的大肠杆菌接种到培养基甲中,筛选出含有普通质粒和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
第二步:为选出“目的菌种”,将第一步筛选出的大肠杆菌用“影印法”分离.
①采用涂布平板法.将第一步筛选出的大肠杆菌以合适的稀释度涂布到培养基乙上,经培养后形成单菌落(如图中1所示).
②通过消毒的“印章”(如图中2所示),将培养基乙上的菌落按原位印到图中3所示的培养基丙上.
③培养后对照观察培养基乙和丙上的单菌落.
④在培养基乙上挑取培养基丙上不长菌落的位置的单菌落,即可获得含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即“目的菌种”.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导入操作完成后,有的受体菌不含有任何质粒
B.培养基甲和乙都不含有四环素
C.培养基丙属于鉴别培养基
D.培养基乙和丙都属于固体培养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