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Ⅰ(18分)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来验证哺乳动物的蔗糖酶和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要求完成实验设计、补充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与用具:适宜浓度的蔗糖酶、唾液淀粉酶、蔗糖、淀粉四种溶液,斐林试剂、试管、 37℃恒温水浴锅,水浴锅(50℃‐65℃)。
若“+”代表加入适量的溶液,“—”代表不加溶液,甲、乙等代表试管标号,请用这些符号完成下表实验设计,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溶液 试管 |
蔗糖溶液 |
淀粉溶液 |
蔗糖酶溶液 |
唾液淀粉酶溶液 |
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实验步骤:
①按照上表中的设计,取试管、加溶液。
②
③
④
(3)结果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上述试验中,如果仅将37℃恒温水浴锅的温度调到20℃。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重做上述实验,出现砖红色试管中的颜色会比37℃时的浅,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6分,每空2分)下图一表示人体吸收葡萄糖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一中①和②处Na+的跨膜运输方式分别是 。
(2)葡萄糖从小肠上皮细胞的细胞质进入A侧的跨膜运输方式是 。
(3)除以上所涉及的方式外,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还有 。
Ⅰ(18分,表格中每行2分,其余每空2分)
(1)
|
蔗糖溶液 |
淀粉溶液 |
蔗糖酶溶液 |
唾液淀粉酶溶液 |
甲 |
+ |
— |
+ |
— |
乙 |
— |
+ |
— |
+ |
丙 |
+ |
— |
— |
+ |
丁 |
— |
+ |
+ |
— |
(2)②混匀,37℃ 恒温水浴一段时间;③取出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斐林试剂,混匀,水浴一段时间;④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3)含有蔗糖和蔗糖酶溶液的试管(试管甲),以及含有淀粉和淀粉酶溶液的试管(试管乙)中出现砖红色沉淀,其它试管中不出现砖红色沉淀
(4)(哺乳动物的蔗糖酶和淀粉酶)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5)20℃低于酶的最适温度,酶活性低,水解产生的还原糖少。
Ⅱ(6分,每空2分)
(1)自由扩散 主动运输 (2)协助扩散 (3)自由扩散和胞吞胞吐
【解析】
试题分析:Ⅰ(1)验证酶具有专一性有两种方法:一是用同一种酶作用于不同的底物,二是用不同的酶作用于同一种底物。 假设甲、丙是不同种的酶作用于同一底物蔗糖,乙、丁是用不同种的酶作用于底物淀粉。则具体如下:
|
蔗糖溶液 |
淀粉溶液 |
蔗糖酶溶液 |
唾液淀粉酶溶液 |
甲 |
+ |
— |
+ |
— |
乙 |
— |
+ |
— |
+ |
丙 |
+ |
— |
— |
+ |
丁 |
— |
+ |
+ |
— |
(2)实验步骤如下:①按照表中的设计,取试管、加溶液;②混匀,37℃ 恒温水浴一段时间;③取出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斐林试剂,混匀,水浴一段时间;④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3)结果预测如下:甲、乙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丙、丁试管中不出现砖红色沉淀。
(4)结论:哺乳动物的蔗糖酶和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5)37℃是唾液淀粉酶和蔗糖酶的适宜温度,20℃低于酶的最适温度,酶活性低,水解产生的还原糖少。
Ⅱ (1)依据图示看出:①纳离子运输有载体参与,没有ATP参与,所以①处钠离子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②处纳离子运输有载体参与,有ATP参与,所以②处钠离子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2)葡萄糖的运输过程有载体参与,没有ATP参与,所以为协助扩散。(3)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吐和胞吞。图示涉及的运输方式: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因此除以上所涉及的方式外,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还有自由扩散和胞吞胞吐
考点:本题考查酶和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是否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结合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14分)
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来验证哺乳动物的蔗糖酶和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要求完成实验设计、补充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与用具:适宜浓度的蔗糖酶、唾液淀粉酶、蔗糖、淀粉四种溶液,菲林试剂、试管、 37℃ 恒温水浴锅,沸水浴锅。
(1)若“+”代表加入适量的溶液,“—”代表不加溶液,甲、乙等代表试管标号,请用这些符号完成下表实验设计,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溶液 试管 |
蔗糖溶液 |
淀粉溶液 |
蔗糖酶溶液 |
唾液淀粉酶溶液 |
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实验步骤:
①按照上表中的设计,取试管、加溶液。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果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上述试验中,如果仅将 37℃ 恒温水浴锅的温度调到 20℃ 。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重做上述实验,出现砖红色试管中的颜色会比 37℃ 时的浅,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