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探究实验,课题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实验材料、用具:
菌种和无菌培养液、试管、血球计数板(2㎜×2㎜方格)、滴管、显微镜等.
酵母菌的显微计数方法:
①血球计数板:是带有微小方格刻度的玻璃片,用于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的计数.
②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酵母菌总数.连续观察7天,并记录每天的数值.
(1)根据所学知识,该课题的实验假设是:开始一段时间酵母菌呈“J”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 ,酵母菌呈“S”型增长.
(2)本实验没有另设置对照实验,原因是 .该实验是否需要重复实验? .
(3)在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轻轻振荡几次试管,原因是 .
(4)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 .
【答案】(1)环境资源和空间有限
(2)该实验时间上形成前后自身对照 需要
(3)使酵母菌分布均匀
(4)稀释菌液
【解析】
试题分析: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有两种:
①“J”型增长曲线,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②“S”型增长曲线,条件: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
K值(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可利用取样调查法(即样方法),因此取样时要做到随机,并且取样时间间隔相等.
解:(1)从题意可知,由于培养培养液的容器空间有限,营养物质量,环境资源有限,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酵母菌呈“S”型增长.
(2)该实验由于检测酵母菌数量,在时间上形成前后自身对照,不必再另设对照实验.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实验时应进行重复实验.
(3)在取样之前,需轻轻振动试管,使试管中的酵母菌分布均匀.
(4)当酵母菌数量较多时,可以稀释后再计数.
故答案为:
(1)环境资源和空间有限
(2)该实验时间上形成前后自身对照 需要
(3)使酵母菌分布均匀
(4)稀释菌液
【题目】鸭为杂食性水禽,捕食昆虫及杂草.为研究稻鸭共作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研究人员进行了实验,结果如表(相对优势度表示植物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杂草密度 | (株/m2) | 物种丰富 | 度(种) | 杂草相对优势度 | |||
草龙 | 节节菜 | 稗草 | 陌上菜 | 异型莎草 | |||
常规区 | 40 | 12.0 | 0.247 | 0.189 | 0.100 | 0.102 | 0.094 |
稻鸭区 | 2.3 | 5.3 | 0 | 0.259 | 0.271 | 0.089 | 0 |
A.稻鸭共作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杂草的密度,从而限制了杂草对水稻的危害
B.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会对稻田群落的结构有不同的影响
C.鸭的引入增加了稻田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的复杂性
D.能显著降低稻田群落中杂草的物种数目,各种杂草的优势地位明显下降
【题目】科学家往小球藻培养液中通入14CO2后,分别给予小球藻不同时间的光照,结果如下表.
实验组别 | 光照时间(s) | 放射性物质分布 |
1 | 2 | 大量3﹣磷酸甘油酸(三碳化合物) |
2 | 20 | 12种磷酸化糖类 |
3 | 60 | 除上述12种磷酸化糖类外,还有氨基酸、有机酸等 |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本实验利用小球藻研究的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
B.每组照光后需将小球藻进行处理使酶失活,才能测定放射性物质分布
C.CO2进入叶绿体后,最初形成的主要物质是12种磷酸化糖类
D.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还包括氨基酸、有机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