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表为3个不同小麦杂交组合及其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已知抗病、感病为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用A、a表示);红种皮、白种皮为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用B、b表示);两对基因的遗传彼此独立,互不干扰。请根据下表内容回答下列各小题。
组合序号 | 杂交组合类型 | 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 |||
抗病 红种皮 | 抗病 白种皮 | 感病 红种皮 | 感病 白种皮 | ||
一 | 抗病、红种皮×感病、红种皮 | 416 | 138 | 410 | 135 |
二 | 抗病、红种皮×感病、白种皮 | 180 | 184 | 178 | 182 |
三 | 感病、红种皮×感病、白种皮 | 140 | 136 | 420 | 414 |
(1)在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为 、 。
(2)组合二亲本中感病白种皮的基因型为 。
(3)组合三亲本中感病红种皮的基因型为 。
(4)组合一子代中纯合子的可能是 。(用分数表示)
(5)组合三子代感病白种皮中,杂合子的比例是 。(用分数表示)
【答案】
(1)红种皮 感病
(2)Aabb
(3).AaBb
(4)1/4
(5)2/3
【解析】
(1)就抗病和感病而言,组合三中亲本均为感病,子代有抗病和感病,则感病是显性性状,抗病是隐性性状。就红种皮和白种皮而言,组合一中亲本均为红种皮,子代有红种皮和白种皮,则红种皮是显性性状,白种皮是隐性性状。
(2)组合二子代感病:抗病=1:1,红种皮:白种皮=1:1,则亲本基因型是aaBb(抗病、红种皮)和Aabb(感病、白种皮);
(3)组合三子代感病:抗病=3:1,红种皮:白种皮=1:1,则亲本基因型是AaBb(感病、红种皮)和Aabb(感病、白种皮);
(4)组合一子代感病:抗病=1:1,红种皮:白种皮=3:1,则亲本基因型是aaBb和AaBb,后代是纯合子的概率为1/2*1/2=1/4。
(5) 已知组合三亲本基因型是AaBb(感病、红种皮)和Aabb(感病、白种皮),则其后代感病、白种皮的基因型有AAbb或Aabb,杂合子的概率为2/3。
【题目】下表是某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成分 | (NH4)2SO4 | KH2PO4 | FeSO4 | CaCl2 | H2O |
含量 | 0.4g | 4.0g | 0.5g | 0.5g | 100mL |
(1)从培养基的营养成分看,此培养基可用来培养的微生物同化作用类型是__________。利用该培养基培养微生物时,微生物所需要的碳源来自___ ____。
(2)此表中含有的微生物的营养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
(3)若除去该培养基中的①后再加入不含氮元素的有机物,则此培养基可培养的微生物种类是___________。
(4)培养基若加入氨基酸,则它可充当的营养成分是______________。
【题目】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动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
(1)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称为____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看,蚯蚓属于__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者选择4个树种的叶片做了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了室外实验。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中,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结果如下表。
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d)) | ||||
不同处理 | 蒙古栎 | 杨 | 红松 | 白桦 |
未分解叶 | 2.44 | 5.94 | 4.79 | 7.30 |
半分解叶 | 7.20 | 9.42 | 8.71 | 5.23 |
实验所选择蚯蚓生长状况基本一致,其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排除土壤中原有动物和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应该在实验前对土壤进行____________处理。
②据表分析,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_________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在不同叶片中,对_________
_____________最为喜好。由此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
(3)依据上述实验分析,若在红松林和蒙古栎林中种植一些杨树,有利于增加_____________的数量,增加整个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