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六种元素中,除F外其他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结构或性质如下表所示。
元素 | 原子结构或性质 |
A | 其形成的一种同位素原子在考古中可推测化石的年代 |
B | 与A同周期,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无论浓、稀溶液均有强氧化性 |
C |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
D | D原子的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5倍 |
E | 其单质主要存在于火山口附近 |
F | 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它有两种常见的氯化物,且相对分子质量相差35.5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A与C形成的化合物AC2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
(2)下列事实能证明C和E的非金属性强弱的是 。(填序号)
①常温下,C的单质呈气态,E的单质呈固态
②C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强于E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③C与E形成的化合物中,E呈正价
④E的氢化物的沸点高于C的氢化物的沸点
(3) 由A、B、C和氢元素四种元素所形成的阴、阳离子数目之比为1:1的离子化合物是 (填化学式),它与足量NaOH溶液在加热时反应的离子方程为: 。
(4) FC与足量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稀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若有标准状况下5.6L的BC生成,则转移的电子数为 。
(5) A的氢化物有多种,1 mol A的某种氢化物分子中含有14 mol电子,已知在25℃、101kPa下,1g该氢化物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40 kJ,写出表示该氢化物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
某兴趣小组同学欲研究SO2的相关性质。
(1)比较下表中的两组物质关系,第2组中物质X的化学式是 。
第1组 | 第2组 |
C、CO、CO2、H2CO3、Na2CO3、、NaHCO3、 | S 、SO2、SO3、X、Na2SO4、NaHSO4 |
(2)利用下图装置来检验SO2的性质
①装置a中的现象是: ; (填“能”或“不能”)说明SO2有漂白性
②若装置e中有40 mL 2.5 mol•L-1 NaOH溶液,反应后增重4.8 g,则装置IV中发生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是 。
(3)该小组的甲、乙两位同学利用下图装置继续探究SO2及氯气漂白性:
通气一段时间后,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几乎不褪色,而乙同学的实验现象是品红溶液随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浅。试根据该实验装置和两名同学的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①试分析甲同学实验过程中,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品红溶液不褪色的原因是: 。
②你认为乙同学是怎样做到让品红溶液变得越来越浅的?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关于KNO3的古代文献,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
目的 | 古 代 文 献 | 说明 | |
A | 使用 | “…凡研消(KNO3)不以铁碾入石臼,相激火生,祸不可测”——《天工开物》 | KNO3能自燃 |
B | 鉴别 | 区分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本草经集注》 | 利用焰色反应 |
C | 提纯 | “…(KNO3)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开宝本草》 | 溶解,蒸发结晶 |
D | 性质 | “(火药)乃焰消(KNO3)、硫磺、杉木炭所合,以为烽燧铳机诸药者” ——《本草纲目》 | 利用KNO3的 氧化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