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若两种烃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则最简式必然相同 | |
B. | CH2═CH2和CH2═CH-CH═CH2互为同系物 | |
C. | 互为同分异构体 | |
D. | 同分异构体的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
13.298K时,向体积均为15mL、浓度均为1.00mol•L-1的氨水和NaHCO3溶液中分别滴加l.00mol•L-1的盐酸,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当V(盐酸)=4.00mL时,c(HCO3-)>c(NH4+)>c(CO32-) | |
B. | 两个滴定过程均可选择酚酞作指示剂 | |
C. | 曲线a是NaHCO3溶液的滴定曲线 | |
D. | 当V(盐酸)=15.00mL时,c(Na+)═c(NH4+) |
11.工业上“固定”和利用CO2能有效地减轻“温室效应”.
I.工业上正在研究利用CO2来生产甲醇燃料的方法,该方法的化学方程式是:CO2(g)+3H2(g)?CH3OH(g)+H2O(g)△H=-49.0kJ/mol,某科学实验将6molCO2和8molH2充入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温度保持不变),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中实线所示(图中字母后的数字表示对应的坐标):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在B条件下能自发进行(城编号).
A.高温 B.低温 C.任何温度
(2)该反应在0~8min内CO2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125mol/(L•min).
(3)该反应的平街常数K=0.5(L/mol)2.
(4)仅改变某一条件再进行实验,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中虚线所示.与实线相比,虚线I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若实线对应条件下平衡常教为K,虚线I对应条件下平衡常数为K1,盛线II对应条件下平衡常数为K2,则K、K1和K2的大小关系是KK=K2>K1.
II.己知25℃时,乙酸和碳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2表:
(1)用饱和氨水吸收CO2可得到NH4HCO3溶液,若已知CH3COONH4溶液pH=7,则NH4HCO3溶液显碱性(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 2 ) 25℃时,在0.lmol/L乙酸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HCO3,保持温度不变,所得混合液的
pH=6,那么混合液中$\frac{c(C{H}_{3}CO{O}^{-})}{c(C{H}_{3}COOH)}$=18;该混合溶液中的两种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CH3COO-)>c(Na+)>c(H+)>c(OH-).
I.工业上正在研究利用CO2来生产甲醇燃料的方法,该方法的化学方程式是:CO2(g)+3H2(g)?CH3OH(g)+H2O(g)△H=-49.0kJ/mol,某科学实验将6molCO2和8molH2充入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温度保持不变),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中实线所示(图中字母后的数字表示对应的坐标):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在B条件下能自发进行(城编号).
A.高温 B.低温 C.任何温度
(2)该反应在0~8min内CO2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125mol/(L•min).
(3)该反应的平街常数K=0.5(L/mol)2.
(4)仅改变某一条件再进行实验,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中虚线所示.与实线相比,虚线I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若实线对应条件下平衡常教为K,虚线I对应条件下平衡常数为K1,盛线II对应条件下平衡常数为K2,则K、K1和K2的大小关系是KK=K2>K1.
II.己知25℃时,乙酸和碳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2表:
物质的化学式 | CH3COOH | HCO3 | |
电离平衡常数 | K=1.8×10-5 | K1=4.3×10-7 | K2=5.6×10-11 |
( 2 ) 25℃时,在0.lmol/L乙酸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HCO3,保持温度不变,所得混合液的
pH=6,那么混合液中$\frac{c(C{H}_{3}CO{O}^{-})}{c(C{H}_{3}COOH)}$=18;该混合溶液中的两种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CH3COO-)>c(Na+)>c(H+)>c(OH-).
10.下列是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某无色水样成分的检验过程,已知该水样中只可能含有 K+、Fe3+、Cu2+、Ag+、Ca2+、CO32-、SO42-、Cl-中的若干种离子,该小组同学取 100mL 水样进行实验:向样品中先滴加氯化钡溶液,再滴加 1mol•L-1 盐酸,实验过程中沉淀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水样中一定不存在Fe3+、Cu2+,可能存在Ag+ | |
B. | 水样中一定存在CO32-、SO42-、Cl- | |
C. | BC段曲线所表示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2H+=H2O+CO2↑ | |
D. | 水样中一定存在K+,且c(K+)≥0.6mol•L-1 |
8.已知X、Y、Z、W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X | Y |
Z | W |
A. | 若四种元家均为金属,则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一定为强碱 | |
B. | 若四种元素均为非金属,则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一定为强酸 | |
C. | 若HmXOn为强酸,则X的氢化物溶于水一定显酸性(m、n均为正整数) | |
D. | 若四种元素只有一种为金属,则Z与Y两者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反应 |
6.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其中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都是形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因素.下列方法可处理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
(1)用活性炭还原法可以处理氮氧化物.某研究小组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和NO,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s)+2NO(g)?N2(g)+CO2(g)△H=Q kJ/mol.
在T1℃时,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表.
①0~10min内,NO的平均反应速率v(NO)=0.042mol/(L•min),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frac{9}{16}$.
②若30min后升高温度至T2℃,达到平衡时,容器中NO、N2、CO2的浓度之比为2:1:1,则Q<(填“>”、“=”或“<”)0.
(2)NH3催化还原氮氧化物(SCR)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烟气氮氧化物脱除技术.反应原理如图甲所示.
①由图甲可知,SCR技术中的氧化剂为NO、NO2.已知c(NO2):c(NO)=1:1时脱氮效果最佳,若生成1mol N2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为Q kJ.此时对应的脱氮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H3(g)+NO(g)+NO2(g)═2N2(g)+3H2O(g)△H=-2QkJ/mol.
②图乙是不同催化剂Mn和Cr在不同温度下对应的脱氮率,由图可知工业选取的最佳催化剂及相应的温度分别为Mn、200℃.
(3)烟气中的SO2可用某浓度NaOH溶液吸收得到Na2SO3和NaHSO3混合溶液,若所得溶液呈中性,则该溶液中c(Na+)=2c(SO32-)+c(HSO3-)(用含硫微粒浓度的代数式表示).
(4)某研究小组用NaOH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后,将得到的Na2SO3溶液进行电解,其中阴阳膜组合电解装置如图丙所示,电极材料为石墨.
①a表示阳(填“阴”或“阳”)膜.A-E分别代表原料或产品.
其中C为稀硫酸,则A为NaOH溶液(填写化学式)
②阳极电极反应式为SO32--2e-+H2O=SO42-+2H+.
(1)用活性炭还原法可以处理氮氧化物.某研究小组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和NO,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s)+2NO(g)?N2(g)+CO2(g)△H=Q kJ/mol.
在T1℃时,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表.
浓度/mol/L 时间/min | 0 | 10 | 20 | 30 |
NO | 1.00 | 0.58 | 0.40 | 0.40 |
N2 | 0 | 0.21 | 0.30 | 0.30 |
CO2 | 0 | 0.21 | 0.30 | 0.30 |
②若30min后升高温度至T2℃,达到平衡时,容器中NO、N2、CO2的浓度之比为2:1:1,则Q<(填“>”、“=”或“<”)0.
(2)NH3催化还原氮氧化物(SCR)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烟气氮氧化物脱除技术.反应原理如图甲所示.
①由图甲可知,SCR技术中的氧化剂为NO、NO2.已知c(NO2):c(NO)=1:1时脱氮效果最佳,若生成1mol N2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为Q kJ.此时对应的脱氮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H3(g)+NO(g)+NO2(g)═2N2(g)+3H2O(g)△H=-2QkJ/mol.
②图乙是不同催化剂Mn和Cr在不同温度下对应的脱氮率,由图可知工业选取的最佳催化剂及相应的温度分别为Mn、200℃.
(3)烟气中的SO2可用某浓度NaOH溶液吸收得到Na2SO3和NaHSO3混合溶液,若所得溶液呈中性,则该溶液中c(Na+)=2c(SO32-)+c(HSO3-)(用含硫微粒浓度的代数式表示).
(4)某研究小组用NaOH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后,将得到的Na2SO3溶液进行电解,其中阴阳膜组合电解装置如图丙所示,电极材料为石墨.
①a表示阳(填“阴”或“阳”)膜.A-E分别代表原料或产品.
其中C为稀硫酸,则A为NaOH溶液(填写化学式)
②阳极电极反应式为SO32--2e-+H2O=SO42-+2H+.
5.常温下,向20mL的某稀盐酸中滴入0.1mol•L-1的氨水,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随滴人氨水体积的变化如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0 163682 163690 163696 163700 163706 163708 163712 163718 163720 163726 163732 163736 163738 163742 163748 163750 163756 163760 163762 163766 163768 163772 163774 163776 163777 163778 163780 163781 163782 163784 163786 163790 163792 163796 163798 163802 163808 163810 163816 163820 163822 163826 163832 163838 163840 163846 163850 163852 163858 163862 163868 163876 203614
A. | V2=20 mL | B. | d点溶液中:c(NH4+)>c(Cl-) | ||
C. | b点溶液中:c(H+)=c(OH-) | D. | 该稀盐酸的浓度为0.1 mol•L-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