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在反应11P+15CuSO
4
+24H
2
O=5Cu
3
P+6H
3
PO
4
+15H
2
SO
4
中,每摩尔CuSO
4
能氧化P的物质的量为
A.
1/5 mol
B.
2/5 mol
C.
3/5mol
D.
11/5 mol
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胶体是胶状的纯净化合物
B.
胶体的本质特征是其分散质粒子直径为1—100nm
C.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区分溶液和胶体
D.
将饱和FeCl
3
溶液滴入沸水中,再煮沸可形成红褐色的胶体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钠溶液是电解质
B.
氯化氢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
C.
二氧化碳溶于水能导电,所以二氧化碳是电解质
D.
金属铜能导电,所以铜是电解质
下列对于合金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合金的熔点低于它的任何一种成分金属的熔点
B.
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的硬度都大
C.
合金的密度小于各成分金属的密度
D.
合金的导电性、导热性比各成分金属低
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可采取多种分类方法。如果按某种标准能将FeSO
4
、NO
2
、K
2
MnO
4
、Cu
3
P划为一类物质,则下列物质中不能划分为此类物质的是
A.
Na
2
O
2
B.
NO
C.
Al
2
(SO
4
)
3
D.
NaClO
现有t℃时质量分数为a %的KNO
3
溶液m g,将其分成质量比为1∶2的甲、乙两份溶液。甲溶液蒸发5 g水,恢复到原温度时析出晶体2 g;乙溶液蒸发12 g水,恢复到原温度时析出晶体5 g。则t℃时,KNO
3
溶解度为
A.
41.7 g
B.
50 g
C.
40 g
D.
60 g
下列物质性质变化规律正确的是
A.
Na、Mg、Al的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
B.
HI、HBr、HCl、HF的稳定性依次降低
C.
N、O、S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D.
O、F、H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澄清石灰水可区别Na
2
CO
3
和NaHCO
3
粉末
B.
只能用加试剂的方法区别(NH
4
)
2
SO
4
和Fe
2
(SO
4
)
3
溶液
C.
用氯化钡溶液可区别SO
4
2—
和CO
3
2—
离子
D.
用丁达尔效应可区别Fe(OH)
3
胶体和FeCl
3
溶液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碳酸氢铵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NH
4
+
+OH
-
=NH
3
·H
2
O
B.
向明矾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
2
溶液至SO
4
2
-
恰好沉淀完全:2Al
3
+
+3SO
4
2
-
+3Ba
2
+
+6OH
-
=2Al(OH)
3
↓+3BaSO
4
↓
C.
1 mol/L的NaAlO
2
溶液和2.5 mol/L的HCl等体积互相均匀混合:2AlO
2
-
+5H
+
= Al(OH)
3
↓+Al
3+
+H
2
O
D.
向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Fe
2
+
+2H
+
+H
2
O
2
=Fe
3+
+2H
2
O
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A.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将称好的NaOH固体放入50 mL的小烧杯中加水溶解,立即转移到100 mL的容量瓶中
B.
往FeCl
2
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检验FeCl
2
是否已氧化变质
C.
苯、液溴、铁粉混合制取溴苯
D.
用焰色反应鉴别NaCl、KCl、BaCl
2
三种无色晶体
0
1179
1187
1193
1197
1203
1205
1209
1215
1217
1223
1229
1233
1235
1239
1245
1247
1253
1257
1259
1263
1265
1269
1271
1273
1274
1275
1277
1278
1279
1281
1283
1287
1289
1293
1295
1299
1305
1307
1313
1317
1319
1323
1329
1335
1337
1343
1347
1349
1355
1359
1365
1373
203614
关 闭
试题分类
高中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初中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小学
数学
英语
其他
阅读理解答案
已回答习题
未回答习题
题目汇总
试卷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