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某学生用0.20mol/L K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溶液(指示剂为酚酞).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表示50mL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若A与C刻度间相差1mL,A处的刻度为25,滴定管中液面读数应为
(2)排去碱式滴定管中气泡的方式应采用操作(如图2所示)中的
(3)为减小实验误差,该同学一共进行了三次实验,假设每次所取待测液体积均为20.00mL,三次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根据上述数据可以计算出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4)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将造成待测盐酸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A.实验结束时,俯视刻度线读取滴定终点时KOH溶液的体积;
B.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结束尖嘴部分充满溶液;
C.量取待测液的滴定管没有用待测液润洗;
D.锥形瓶水洗后又用待测液润洗;
E.滴加NaOH溶液时,未充分振荡,刚看到溶液变色,立刻停止滴定.
(1)如图1表示50mL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若A与C刻度间相差1mL,A处的刻度为25,滴定管中液面读数应为
25.40
25.40
mL;反应达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锥形瓶中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浅红,且在半分钟内不褪色
锥形瓶中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浅红,且在半分钟内不褪色
.(2)排去碱式滴定管中气泡的方式应采用操作(如图2所示)中的
丙
丙
,然后轻轻挤压玻璃球使尖嘴部分充满碱液.(3)为减小实验误差,该同学一共进行了三次实验,假设每次所取待测液体积均为20.00mL,三次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滴定次数 | 待测液体积 | 标准KOH溶液体积/ml | 滴定前读数/ml | 滴定后读数/ml | 第一次 | 20.00 | 0.02 | 25.00 | 第二次 | 20.00 | 0.01 | 25.03 | 第三次 | 20.00 | 0.03 | 26.35 |
0.25 mol/L
0.25 mol/L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4)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将造成待测盐酸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B D
B D
.A.实验结束时,俯视刻度线读取滴定终点时KOH溶液的体积;
B.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结束尖嘴部分充满溶液;
C.量取待测液的滴定管没有用待测液润洗;
D.锥形瓶水洗后又用待测液润洗;
E.滴加NaOH溶液时,未充分振荡,刚看到溶液变色,立刻停止滴定.
分析:(1)A与C刻度间相差1mL,每个刻度为0.1mL,A处的刻度为25,B的刻度比A大;根据溶液颜色变化且半分钟内不变色,可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2)根据碱式滴定管中排气泡的方法;
(3)先根据数据的有效性,然后求出平均消耗V(NaOH),接着根据c(待测)=
来计算;
(4)根据c(待测)=
分析不当操作对V(标准)的影响,以此判断;
(2)根据碱式滴定管中排气泡的方法;
(3)先根据数据的有效性,然后求出平均消耗V(NaOH),接着根据c(待测)=
V(标准)×c(标准) |
V(待测) |
(4)根据c(待测)=
V(标准)×c(标准) |
V(待测) |
解答:解:(1)A与C刻度间相差1mL,每个刻度为0.1mL,A处的刻度为25,B的刻度比A大,由图可知,相差4个刻度,则B为25.40;当滴入最后一滴NaOH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即为终点,
故答案为:25.40;锥形瓶中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浅红,且在半分钟内不褪色;
(2)碱式滴定管中排气泡的方法:把滴定管的胶头部分稍微向上弯曲,再排气泡;
故选:丙;
(3)三次滴定消耗的体积为:24.98mL,25.02mL,26.32,第三组数据无效,则平均消耗V(NaOH)=25.00mL,c(待测)=
=
═0.25 mol/L;
故答案为:0.25 mol/L;
(4)A.实验结束时,俯视刻度线读取滴定终点时KOH溶液的体积,导致V(标准)偏小,根据c(待测)=
分析,测定结果偏低,故A错误;
B.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结束尖嘴部分充满溶液,导致V(标准)偏大,根据c(待测)=
分析,测定结果偏搞,故B正确;
C.量取待测液的滴定管没有用待测液润洗,待测液浓度变稀,物质的量偏小,导致V(标准)偏小,根据c(待测)=
分析,测定结果偏低,故C错误;
D.锥形瓶水洗后又用待测液润洗,待测液的物质的量偏大,导致V(标准)偏高,根据c(待测)=
分析,测定结果偏高,故D正确;
E.滴加NaOH溶液时,未充分振荡,刚看到溶液变色,立刻停止滴定,反应未完全,导致V(标准)偏小,根据c(待测)=
分析,测定结果偏低,故E错误;
故选:BD;
故答案为:25.40;锥形瓶中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浅红,且在半分钟内不褪色;
(2)碱式滴定管中排气泡的方法:把滴定管的胶头部分稍微向上弯曲,再排气泡;
故选:丙;
(3)三次滴定消耗的体积为:24.98mL,25.02mL,26.32,第三组数据无效,则平均消耗V(NaOH)=25.00mL,c(待测)=
V(标准)×c(标准) |
V(待测) |
0.2000mol?L -1×25.00mL |
20.00mL |
故答案为:0.25 mol/L;
(4)A.实验结束时,俯视刻度线读取滴定终点时KOH溶液的体积,导致V(标准)偏小,根据c(待测)=
V(标准)×c(标准) |
V(待测) |
B.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结束尖嘴部分充满溶液,导致V(标准)偏大,根据c(待测)=
V(标准)×c(标准) |
V(待测) |
C.量取待测液的滴定管没有用待测液润洗,待测液浓度变稀,物质的量偏小,导致V(标准)偏小,根据c(待测)=
V(标准)×c(标准) |
V(待测) |
D.锥形瓶水洗后又用待测液润洗,待测液的物质的量偏大,导致V(标准)偏高,根据c(待测)=
V(标准)×c(标准) |
V(待测) |
E.滴加NaOH溶液时,未充分振荡,刚看到溶液变色,立刻停止滴定,反应未完全,导致V(标准)偏小,根据c(待测)=
V(标准)×c(标准) |
V(待测) |
故选:BD;
点评:本题考查酸碱中和滴定,明确中和滴定实验的仪器、步骤、滴定终点的判断,数据处理等即可解答,注意滴定管的读数为易错点,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