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恒温、恒压下,a mol A和b mol B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g)+2B(g)2C(g),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生成n mol C。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当v正(A)=2v逆(B)时,可确定反应达平衡
B. 起始时刻和达平衡后容器中的压强比为(a+b)∶(a+b-)
C. 物质A、B的转化率之比为2a∶b
D. 若起始时放入2a mol A和2b mol B,则达平衡时生成2n mol C
【答案】D
【解析】反应 A(g)+2B(g)2C(g),
开始a b 0
转化0.5n n n
平衡a-0.5nb-nn
A.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当2v正(A)=v逆(B)时,证明v逆(C)=v正(C)可断定反应应达平衡,v正(A)=2v逆(B),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B.恒温、恒压下,开始和平衡后的压强之比为1:1,故B错误;C.由B可知,物质A、B的转化率之比为︰=b︰2a,故C错误;D.在恒温恒压条件下,起始状态amolA和bmolB与2amolA和2bmolB形成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相同,则起始时放入2a mol A和2b mol B,达平衡时生成2n mol C,故D正确;故答案为D。
【题目】前四周期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基态A原子核外电子占据3个轨道,基态B原子核外电子占据3个能级且每个能级上电子数相等,C的双原子单质分子中σ键和π键数目之比为1:2,D的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之和等于4;基态E原子核外有6个未成对电子。
(1)基态E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基态D原子核外电子占据的能量最高的能级符号为_____________。
(2)A元素的各级电离能如下:
能级(I) | I1 | I2 | I3 | I4 | I5 |
电离能/kJ·mol-1 | 800.6 | 2427 | 3660 | 25026 | 32827 |
分析上表数据知,相邻两个电子的电离能中,I3和I4之间差异最大,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3)A、B、C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依次增强,其原因是________。
(4)氯元素与A、B、C元素组成的共价分子ACl3、BCl4、CCl3中,中心原子采用sp3杂化、立体构型为三角锥形的是_______(填分子式)。
(5)(DC)4为热色性固体,且有色温效应。低于-30℃时为淡黄色,室温下为橙黄色,高于100℃时为深红色。在淡黄色→橙黄色→深红色的转化中,破坏的作用力是____;在常压下,(DC)4高于130℃分解为相应的单质,这一变化中破坏的作用力是_______。在B、C、D的简单气态氢化物中,属于非极性分子的是______(填分子式,下同),常与Cu2+、Zn2+、Ag+等形成配离子的是_______________。
(6)A、C形成立方晶体,晶体结构类似金刚石,如图所示。已知:该晶体密度为ρg·㎝-3,NA代表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①该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②在该晶体中,A与C形成共价键的键长(d)为_____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