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有关实验的做法错误的是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上层液体应由上口倒出 |
B.用加热的方法可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固体 |
C.用渗析的方法可除去Fe(OH)3胶体中混有的Cl- |
D.加入适量的NaOH可除去NaHC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 |
D
解析试题分析:A、为了防止试剂污染,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上层液体应由上口倒出,下层液体由下口放出,A正确;B、碳酸氢纳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CO2和水,所以用加热的方法可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固体,B正确;C、溶液可以透过半透膜,而胶体不能,因此用渗析的方法可除去Fe(OH)3胶体中混有的Cl-,C正确;D、碳酸氢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因此不能加入适量的NaOH除去NaHC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应该通入足量的CO2气体,D不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下列各组物质,不用任何试剂即可鉴别开来的是( )
A.NaCl、NaBr、KI三种无色溶液 |
B.HCl、NaCl、NaNO3、Na2CO3四种溶液 |
C.NaBr、HCl、KCl三种溶液 |
D.淀粉、淀粉碘化钾、碘化钾、溴水四种溶液 |
取少量无机盐溶液试样对其中的离子进行检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通过焰色反应观察到火焰为黄色,则试样一定含有钠离子,一定不含钾离子 |
B.加入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试样一定有SO |
C.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试样一定有NH |
D.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不消失,试样一定有Cl- |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蒸发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溶液,待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
B.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的实验中,萃取剂要求不溶于水,且比水更容易使碘溶解[来 |
C.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插入液态混合物中 |
D.分液时,打开旋塞,使下层液体流出后,关闭旋塞,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
向盛有I2水溶液的试管中,再加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A.上层橙红色,下层接近无色 |
B.均匀、透明、紫红色 |
C.均匀、透明、无色 |
D.上层接近无色,下层紫红色 |
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分离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混合物 | 试剂 | 分离方法 |
A | 苯(苯酚) | 溴水 | 过滤 |
B | 甲烷(乙烯) |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 洗气 |
C | 溴乙烷(乙醇) | 蒸馏水 | 分液 |
D | 乙酸乙酯(乙酸) | 氢氧化钠溶液 | 蒸馏 |
某同学为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常见的四种无机离子,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其中检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由该实验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A.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离子 | B.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离子 |
C.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离子 | D.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3+离子 |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过滤操作时,玻璃棒应靠在三层滤纸的一侧 |
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
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
D.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
已知MgO、MgCl2的熔点分别为2800℃、604℃,将MgO、MgCl2加热熔融后通电电解,都可得到金属镁。海水中含有MgCl2,工业上从海水中提取镁,正确的方法是 ( )
A.海水Mg(OH)2Mg |
B.海水MgCl2溶液MgCl2熔融Mg |
C.海水Mg(OH)2MgOMg |
D.海水Mg(OH)2MgCl2溶液 MgCl2熔融M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