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甲、乙两同学为探究SO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能否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操作和现象: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C中白色沉淀是________,该沉淀的生成表明SO2具有________性.
(3)C中液面上方生成浅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4)分析B中不溶于稀盐酸的沉淀产生的原因,甲认为是空气参与反应,乙认为是白雾参与反应.
①为证实各自的观点,在原实验基础上: 甲在原有操作之前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________;乙在A、B间增加洗气瓶D,D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
②进行实验,B中现象:
检验白色沉淀,发现均不溶于稀盐酸.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现象异同的原因:________.
(5)合并(4)中两同学的方案进行试验.B中无沉淀生成,而C中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答案:
解析:
解析:
(1)2H2SO4(浓)+CuCuSO4+2H2O+2SO2↑;
(2)BaSO4 还原
(3)2NO+O2=2NO2;
(4)①通N2一段时间,排除装置的空气 饱和的NaHSO3溶液
②甲:SO42-+Ba2+=BaSO4↓;乙:2Ba2++2SO2+O2+2H2O=2BaSO4+4H+;白雾的量要远多于装置中氧气的量
(5)SO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不能反应生成BaSO3沉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黄铁矿石的主要成分为FeS2和少量FeS(假设其他杂质中不含Fe、S元素,且高温下不发生化学变化),是我国大多数硫酸厂制取硫酸的主要原料.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该黄铁矿石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将m1g该黄铁矿石的样品放入如下图装置(夹持和加热装置略)的石英管中,从a处不断地缓缓通入空气,高温灼烧黄铁矿样品至反应完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FeS2+11O22Fe2O3+8SO2
4FeS+7O22Fe2O3+4SO2
实验一:测定硫元素的含量
反应结束后,将乙瓶中的溶液进行如下处理:
(1)甲、乙两装置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
乙瓶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反应后乙瓶中的溶液需加足量H2O2溶液的目的是______.
(3)该黄铁矿石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实验二:测定铁元素的含量
(4)②中,若用铁粉作还原剂,则所测得的铁元素的含量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5)③中,需要用到的仪器除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有______.
(6)某同学一共进行了三次滴定实验,三次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消耗KMnO4溶液体积/mL | 25.00 | 25.03 | 24.97 |
(1)已知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甲同学通过测定该反应发生时溶液变浑浊的时间,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实验如下(所取溶液体积均为10mL):
其他条件不变时: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应选择______(填实验编号);
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应选择______(填实验编号).
(2)已知Na2S2O3溶液与Cl2反应时,1mol Na2S2O3转移8mol电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甲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流程探究Na2S2O3的化学性质.
(Ⅰ)甲同学设计实验流程的目的是证明Na2S2O3溶液具有碱性和______性.
(Ⅱ)生成白色沉淀B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Ⅲ)乙同学认为应将上述流程中②③所加试剂顺序颠倒,你认为甲、乙两同学的设计更合理的是______(填“甲”或“乙”),理由是______.
实验编号 | 实验温度/℃ | c(Na2S2O3)/mol?L-1 | c(H2SO4)/mol?L-1 |
① | 25 | 0.1 | 0.1 |
② | 25 | 0.1 | 0.2 |
③ | 50 | 0.2 | 0.1 |
④ | 50 | 0.1 | 0.1 |
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应选择______(填实验编号).
(2)已知Na2S2O3溶液与Cl2反应时,1mol Na2S2O3转移8mol电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甲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流程探究Na2S2O3的化学性质.
(Ⅰ)甲同学设计实验流程的目的是证明Na2S2O3溶液具有碱性和______性.
(Ⅱ)生成白色沉淀B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Ⅲ)乙同学认为应将上述流程中②③所加试剂顺序颠倒,你认为甲、乙两同学的设计更合理的是______(填“甲”或“乙”),理由是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