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抑制全球范围内气候持续变暖的《京都议定书》随着俄罗斯的加入,将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二,为减少二氧化碳这种温室气体的排放,下列措施不切实际的是
A.大力开发氢能源B.充分利用太阳能
C.不使用含碳能源D.提高能源利用率
【答案】C
【解析】
A.大力开发氢能源,燃烧产物为水,不生成二氧化碳,A切合实际;
B.充分利用太阳能,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B切合实际;
C.由我国能源结构可知,不使用含碳能源不现实,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主要能源,C不切合实际;
D.提高能源利用率,如煤的气化和液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D切合实际;
答案选C。
【题目】Ⅰ.形式一:(由粒子数推断)A+、B+、C-、D、E5种粒子(分子或离子),它们分别含10个电子,已知它们有如下转化关系:①A++ C-→D+E;②B++C-→2D。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写出A+、B+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 形式二:(由元素原子结构推断)A、B、C、D、E、F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都是同周期的元素。已知:A、C、F三种原子最外层共有11个电子,且这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两两皆能反应,均生成盐和水;D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4;E元素原子次外层电子数比最外层电子数多2。
(1)写出下列元素的符号:A________,B________,E________。
(2)F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C的单质和A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4)元素的非金属性为(原子的得电子能力):E________F(填“强于”或“弱于”),请以E、F为例列举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2条)。
(学法题)通过Ⅱ的解题你认为推断出本题各元素的关键环节为___________。
III.形式三:(由元素位置推断)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族 周期 | ||||||||
1 | ① | |||||||
2 | ② | |||||||
3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⑧ |
请参照元素①-⑧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画出元素⑦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元素⑤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
(3)②、③、⑥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⑤、⑥、⑦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
(5)①、②、③三种元素形成化合物与④的最高价氧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6)请你预测:如果发现了原子序数为116号元素,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________周期_______族,它属于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题目】(2016·天津卷)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碳 | 氮 | Y | |
X | 硫 | Z |
回答下列问题:
(1)Z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
(2)表中元素原子半径最大的是(写元素符号)__________。
(3)下列事实能说明Y元素的非金属性比S元素的非金属性强的是__________。
a.Y单质与H2S溶液反应,溶液变浑浊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1 mol Y单质比1 mol S得电子多
c.Y和S两元素的简单氢化物受热分解,前者的分解温度高
(4)X与Z两元素的单质反应生成1 mol X的最高价化合物,恢复至室温,放热687 kJ,已知该化合物的熔、沸点分别为69 ℃和58 ℃,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5)碳与镁形成的1 mol化合物Q与水反应,生成2 mol Mg(OH)2和1 mol烃,该烃分子中碳氢质量比为9∶1,烃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Q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6)铜与一定浓度的硝酸和硫酸的混合酸反应,生成的盐只有硫酸铜,同时生成的两种气体均由上表中两种元素组成,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都小于50。为防止污染,将产生的气体完全转化为最高价含氧酸盐,消耗1 L 2.2 mol/L NaOH溶液和1 mol O2,则两种气体的分子式及物质的量分别为__________,生成硫酸铜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