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某难溶于水的混合粉末中除含有炭粉外,还可能含有铁、铝的单质和它们的某一种氧化物.某校实验小组同学通过实验确定该混合物粉末的成分.
实验步骤:
①取m g固体粉末于一个烧杯中,加入足量NaOH稀溶液,有气体产生,过滤得到固体A和无色溶液B;
②将①中所得固体A洗涤后分成两份.一份加入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另一份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得到固体C和棕黄色溶液D.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2)固体C与浓硫酸受热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由上述实验可以获得结论,混合物粉末中一定含有碳和______(填化学式,下同),含铁元素的物质可能是______或______.若要确定含铁元素的物质,还需进行一步实验,该实验方法为______.

解:某难溶于水的混合粉末中除含有炭粉外,还可能含有铁、铝的单质和它们的某一种氧化物.
①固体粉末于一个烧杯中,加入足量NaOH稀溶液,有气体产生,证明一定含有金属铝,过滤得到固体A和无色溶液B,溶液B为NaAlO2溶液;
②将①中所得固体A洗涤后分成两份.一份加入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证明一定无金属铁,另一份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得到固体C和棕黄色溶液D.推断固体C为碳粉,棕黄色溶液D为硫酸铁溶液,证明一定含有氧化铁或四氧化三铁;推断为:混合粉末中一定含有铝、碳、铁的氧化物;一定不含铁;
(1)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铝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
故答案为:2Al+2OH-+2H2O=2AlO2-+3H2↑;
(2)依据推断固体C为碳粉,与浓硫酸受热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SO4CO2↑+2SO2↑+2H2O,
故答案为:C+2H2SO4CO2↑+2SO2↑+2H2O;
(3)由上述实验可以获得结论,混合物粉末中一定含有碳和铝,铁的氧化物可以是氧化铁或四氧化三铁,若要确定含铁元素的物质,还需进行一步实验,该实验方法为:取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棕黄色溶液D,若紫红色溶液褪色,则说明原混合物含有Fe3O4;若紫红色溶液不褪色,则说明原混合物含有Fe2O3
故答案为:Al;Fe2O3、Fe3O4;取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棕黄色溶液D,若紫红色溶液褪色,则说明原混合物含有Fe3O4;若紫红色溶液不褪色,则说明原混合物含有Fe2O3
分析:①固体粉末于一个烧杯中,加入足量NaOH稀溶液,有气体产生,证明一定含有金属铝,过滤得到固体A和无色溶液B,溶液B为NaAlO2溶液;
②将①中所得固体A洗涤后分成两份.一份加入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证明一定无金属铁,另一份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得到固体C和棕黄色溶液D.推断固体C为碳粉,棕黄色溶液D为硫酸铁溶液,证明一定含有氧化铁或四氧化三铁;
综上所述:混合粉末中 一定含有铝、碳、铁的氧化物;一定不含铁;依据推断出的物质分析回答;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推断、物质检验与实验方案设计等,涉及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题目难度中等,掌握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是关键,对学生的推理有一定的要求.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某难溶于水的混合粉末中除含有炭粉外,还可能含有铁、铝的单质和它们的某一种氧化物.某校实验小组同学通过实验确定该混合物粉末的成分.
实验步骤:
①取m g固体粉末于一个烧杯中,加入足量NaOH稀溶液,有气体产生,过滤得到固体A和无色溶液B;
②将①中所得固体A洗涤后分成两份.一份加入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另一份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得到固体C和棕黄色溶液D.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Al+2OH-+2H2O=2AlO2-+3H2
2Al+2OH-+2H2O=2AlO2-+3H2

(2)固体C与浓硫酸受热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2SO4
  △  
.
 
CO2↑+2SO2↑+2H2O
C+2H2SO4
  △  
.
 
CO2↑+2SO2↑+2H2O

(3)向棕黄色溶液D中加入铁粉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Fe3++Fe=3Fe2+
2Fe3++Fe=3Fe2+

(4)由上述实验可以获得结论,混合物粉末中一定含有碳和
Al
Al
(填化学式,下同),含铁元素的物质可能是
Fe2O3
Fe2O3
Fe3O4
Fe3O4
.若要确定含铁元素的物质,还需进行一步实验,该实验方法为
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浸溶,取上层溶液加入高猛酸钾溶液,若褪色证明含四氧化三铁,若不褪色证明不含四氧化三铁;氧化物为氧化铁;
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浸溶,取上层溶液加入高猛酸钾溶液,若褪色证明含四氧化三铁,若不褪色证明不含四氧化三铁;氧化物为氧化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