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在元素周期表中,s区、d区和ds区的元素都是金属 | |
B. | 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个纵列的价电子层的电子总数一定相等 | |
C. | 某基态原子错误的核外电子排布图为,该排布图违背了泡利原理 | |
D. | 在氢原子的基态电子的概率分布图中,小黑点的疏密程度表示电子在该区域空间出现概 率的大小 |
分析 A.H为s区元素,而H为非金属元素;
B.过渡元素中一些族中价层电子数不一定相等;
C.简并轨道(能级相同的轨道)只有被电子逐一自旋平行地占据后,才能容纳第二个电子;
D.在氢原子的基态电子的概率分布图中,小黑点的疏密程度表示电子在该区域空间出现概率的大小,不表示电子.
解答 解:A.d区和ds区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而s区的H元素为非金属元素,故A错误;
B.同主族元素的价电子层的电子总数一定相等,但过渡元素中一些族中价层电子数不一定相等,故B错误;
C.由于简并轨道(能级相同的轨道)中电子优先单独占据1个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原子的能量最低,O原子正确的能量最低排布为,题中违反了洪特规则,故C错误;
D.在氢原子的基态电子的概率分布图中,小黑点的疏密程度表示电子在该区域空间出现机会的多少,即概率的大小,不表示电子,密的地方出现机会多、疏的地方出现机会少,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表结构及其应用等知识,题目难度中等,明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为解答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6.用提供的试剂(溴水、浓硝酸、碘水、新制氢氧化铜浊液)分别鉴别下列有机物,将所用试剂及产生的现象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序号 | 待鉴别的物质 | 试剂 | 现象 |
① | 乙烯 | 溴水 | 橙色褪去 |
② | 葡萄糖 | 新制氢氧化铜浊液 | 出现砖红色沉淀 |
③ | 淀粉 | 碘水 | 溶液呈蓝色 |
7.0℃,101325Pa(称为标准状况)下,等质量的下列物质,所占体积最大的是( )
A. | CO2 | B. | O2 | C. | H2O | D. | Na |
17.根据元素周期表推测Fe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 )
A. | 第ⅢB族 | B. | 第Ⅲ族 | C. | 第VⅢ族 | D. | 第VⅢB族 |
4.下列反应不可用于设计原电池的是( )
A. | NaOH+HCl═NaCl+H2O | B. | CH4+2O2→CO2+2H2O | ||
C. | Zn+2HCl═ZnCl2+H2↑ | D. | 4Al+3O2═2Al2O3 |
14.下列各组中化合物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
A. | 酸 性:HClO4>HBrO4>HIO4 | B. | 碱性:NaOH>Mg(OH)2>A l(OH)3 | ||
C. | 非金属性:F>O>S | D. | 稳 定 性:HCl>PH3>H2S |
18.如图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
A. | 500mL2.0mol/LH2SO4和500mL2.0mol/LBa(OH)2的反应符合图2,且吸收热量为△E2 | |
B. | 500mL2.0mol/LHCl和500mL2.0mol/LNaOH的反应符合图1,且放出热量为△E1 | |
C. | 发生图l 能量变化的任何反应,一定不需要加热即可发生 | |
D. | CaO、浓硫酸分别溶于水时的能量变化符合图1 |
17.哈伯因发明了由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的方法而获得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已知合成氨气的反应为:N2+3H2$?_{催化剂}^{高温、高压}$2NH3,现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N2和3mol H2,在一定条件下使该反应发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且都为零 | |
B. | 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 |
C. | 单位时间内消耗amolN2,同时消耗3amolH2,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 |
D. | 单位时间内消耗3amolH2,同时消耗2amolNH3,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