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图①可用于实验室制备少量Cl2或NH3 | |
B. | 可用从a处加水的方法检验装置②的气密性 | |
C. | 实验室也可以用装置③收集HCl气体 | |
D. | 装置④可用于苯萃取碘水中碘的实验,并把碘的苯溶液从漏斗上口倒出 |
分析 A.该装置为固液加热制取气体的装置,可以制备少量Cl2或NH3;
B.从a处加水,如左边液面不发生变化,可证明气密性良好;
C.HCl的密度大于空气,应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碘单质易溶于苯,且苯的密度小于水,混合液分层,有机层在上层.
解答 解:图①可用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可用浓氨水与氧化钙作用制取氨气,故A正确;
B.关闭活塞,从a处加水使两边的液面产生高度差,静置,若液面没有变化,则装置②的气密性好,故B正确;
C.HCl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应该是进气管插入瓶底,故C错误;
D.苯的密度小于水,有机层在上层,分离时需要从碘的苯溶液从漏斗上口倒出,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题目难度不大,涉及气体制备与收集、混合物分离与提纯、装置气密性检验等知识,明确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即可解答,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0.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利用软锰矿与浓盐酸制取了氯气,某同学依据舍勒制取氯气的反应原理设计了如下所示的实验装置图1.已知:I:氧化性Cl2>HIO3>I2
Ⅱ: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为Cl2的发生装置,从①②③装置图2中选择合适的装置为②(填序号).
(2)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MnO2+4H++2Cl-$\frac{\underline{\;\;△\;\;}}{\;}$Mn2++Cl2↑+2H2O.
(3)若制得标准状况3.36L Cl2需要质量分数为36.5%、密度为1.29g/mL浓盐酸的体积为D(填序号).
A 50mL B.25mL C.大于50mL D.大于25ml
(4)为验证氯气的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氯气通过B、C装置,该同学发现B与C现象相同,其原因可能是 氯气中含有水蒸气.
②为验证氯气与水的反应产物,将氯气通入饱和的NaHCO3溶液,氯气与NaHC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CO3-=Cl-+CO2↑+HClO.
③将足量的氯气通入KI淀粉溶液中,实验现象为先变蓝后褪色.
④本实验设计中还存在不足,请提出合理的改进方法:在A、B装置之间依次连接盛有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的洗气瓶.
(5)一定温度下,将Cl2通入NaOH溶液中生成的NaClO与NaClO3物质的量之比为1:3,则被氧化与被还原的Cl2物质的量之比为1:4.
Ⅱ:
弱酸 | HClO | H2CO3 |
电离平衡常数 | K=4.7×10-8 | K1=4.3×10-7K2=5.6×10-11 |
(1)A为Cl2的发生装置,从①②③装置图2中选择合适的装置为②(填序号).
(2)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MnO2+4H++2Cl-$\frac{\underline{\;\;△\;\;}}{\;}$Mn2++Cl2↑+2H2O.
(3)若制得标准状况3.36L Cl2需要质量分数为36.5%、密度为1.29g/mL浓盐酸的体积为D(填序号).
A 50mL B.25mL C.大于50mL D.大于25ml
(4)为验证氯气的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氯气通过B、C装置,该同学发现B与C现象相同,其原因可能是 氯气中含有水蒸气.
②为验证氯气与水的反应产物,将氯气通入饱和的NaHCO3溶液,氯气与NaHC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CO3-=Cl-+CO2↑+HClO.
③将足量的氯气通入KI淀粉溶液中,实验现象为先变蓝后褪色.
④本实验设计中还存在不足,请提出合理的改进方法:在A、B装置之间依次连接盛有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的洗气瓶.
(5)一定温度下,将Cl2通入NaOH溶液中生成的NaClO与NaClO3物质的量之比为1:3,则被氧化与被还原的Cl2物质的量之比为1:4.
11.常温下,取铝热反应后所得固体(含有Al2O3、Fe、Fe2O3等物质)用过量稀硫酸浸出后的溶液,分别向其中加入指定物质,反应后的溶液中主要存在的一组离子正确的是( )
A. | 加入过量 NaOH 溶液:Na+、AlO2-、OH-、SO42- | |
B. | 加入过量氨水:NH4+、Al3+、OH-、SO42- | |
C. | 加入过量粉:Fe3+、H+、Al3+、SO42- | |
D. | 加入过量 NaNO3 溶液:Fe2+、H+、NO3-、SO42- |
10.(1)Al2(SO4)3溶液加热蒸干并灼烧最终得到物质是Al2(SO4)3(填化学式),将NaHCO3与Al2(SO4)3两者溶液混合后可做泡沫灭火剂,其原理是Al3++3HCO3-=Al(OH)3↓+3CO2↑(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实验室溶液中常用NaOH来进行洗气和提纯.当100mL 1mol•L-1的NaOH溶液吸收标准状况下2.24LSO2时,所得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Na+)>c(HSO3-)>c(H+)>c(SO32-)>c(OH-).
(3)25℃时,几种离子开始沉淀时的pH如下表:
当向含相同浓度Cu2+、Mg2+、Fe2+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时,Cu2+先沉淀(填离子符号),要使0.3mol•L-1硫酸铜溶液中Cu2+沉淀较为完全(当Cu2+浓度降至10-5 mol•L-1时),则应向溶液里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pH为6.5(KspCu(OH)2=1×10-20)
(2)实验室溶液中常用NaOH来进行洗气和提纯.当100mL 1mol•L-1的NaOH溶液吸收标准状况下2.24LSO2时,所得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Na+)>c(HSO3-)>c(H+)>c(SO32-)>c(OH-).
(3)25℃时,几种离子开始沉淀时的pH如下表:
离子 | Fe2+ | Cu2+ | Mg2+ |
pH | 7.6 | 5.2 | 10.4 |
7.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电解硫酸时,阴极产生 1molH2时,阳极一定产生 0.5molO2 | |
B. | 盛有 SO2 的密闭容器中含有 NA 个氧原子,则 SO2 的物质的量为 0.5mol | |
C. | 电解 1mol 熔融的 Al2O3,能产生 33.6L 氧气、54.0g 金属铝 | |
D. | 工业用电解法进行粗铜精炼时,每转移 1mol 电子,阳极上就溶解 0.5NA 个铜原子 |
11.如果25℃时,KW=1.0×10-14,某温度下Kw=1.0×10-12.这说明( )
A. | 某温度比常温要高 | B. | 前者的c(H+)较后者大 | ||
C. | 水的电离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 | D. | 某温度下,pH=7时的溶液呈中性 |
1.利用熔融碱焙烧工艺可从铝热法生产金属铬所得铬渣(Al、Al2O3、Cr2O3等)中浸出铬和铝,实现铬和铝的再生利用.其工作流程如图:
(1)铝热法冶炼金属铬,是利用了金属铝的还原性(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2)溶液1中的阴离子有CrO42-、AlO2-、OH-.
(3)过程Ⅰ,在Cr2O3参与的反应中,若生成0.4mol CrO42-,消耗氧化剂的物质的量是0.3 mol.
(4)通入CO2调节溶液pH实现物质的分离.
①滤渣A煅烧得到Al2O3,再用电解法冶炼Al.冶炼Al的化学方程式是2Al2O3(熔融)$\frac{\underline{\;通电\;}}{\;}$3O2↑+4Al.
②滤渣B受热分解所得物质可以循环利用,B是NaHCO3.
③已知:2CrO42-+2H+?Cr2O72-+H2O K=4.0×1014
滤液3中Cr2O72-的浓度是0.04mol/L,则CrO42-的浓度是0.01mol/L.
(5)过程Ⅱ的目的是得到K2Cr2O7粗品,粗品再重结晶可制得纯净的K2Cr2O7.
不同温度下化合物的溶解度(g/100gH2O)
结合表中数据分析,过程Ⅱ得到K2Cr2O7粗品的操作是:向滤液③中加入稀盐酸和KCl固体后,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得到K2Cr2O7粗品.
(1)铝热法冶炼金属铬,是利用了金属铝的还原性(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2)溶液1中的阴离子有CrO42-、AlO2-、OH-.
(3)过程Ⅰ,在Cr2O3参与的反应中,若生成0.4mol CrO42-,消耗氧化剂的物质的量是0.3 mol.
(4)通入CO2调节溶液pH实现物质的分离.
①滤渣A煅烧得到Al2O3,再用电解法冶炼Al.冶炼Al的化学方程式是2Al2O3(熔融)$\frac{\underline{\;通电\;}}{\;}$3O2↑+4Al.
②滤渣B受热分解所得物质可以循环利用,B是NaHCO3.
③已知:2CrO42-+2H+?Cr2O72-+H2O K=4.0×1014
滤液3中Cr2O72-的浓度是0.04mol/L,则CrO42-的浓度是0.01mol/L.
(5)过程Ⅱ的目的是得到K2Cr2O7粗品,粗品再重结晶可制得纯净的K2Cr2O7.
不同温度下化合物的溶解度(g/100gH2O)
化合物名称 | 0°C | 20°C | 40°C | 60°C | 80°C |
NaCl | 35.7 | 36.0 | 36.6 | 37.3 | 38.4 |
KCl | 28.0 | 34.2 | 40.1 | 45.8 | 51.3 |
K2SO4 | 7.4 | 11.1 | 14.8 | 18.2 | 21.4 |
K2Cr2O7 | 4.7 | 12.3 | 26.3 | 45.6 | 73.0 |
Na2Cr2O7 | 163 | 183 | 215 | 269 | 3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