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高温电解技术能高效实现CO2(g) + H2O(g) =CO(g) + H2(g) +O2(g)? ,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

电极b发生??????? (填氧化还原)反应。

CO2在电极a放电的反应式是??????????????????????????????

2)工业上用某矿渣(含有Cu2OAl2O3Fe2O3SiO2)提取铜的操作流程如下

已知Cu2O + 2H+? = Cu + Cu2+ + H2O

沉淀物

Cu(OH)2

Al(OH)3

Fe(OH)3

Fe(OH)2

开始沉淀pH

5.4

4.0

1.1

5.8

沉淀完全pH

6.7

5.2

3.2

8.8

 

固体混合物A中的成分是????????????

反应完成后,铁元素的存在形式为??????????? 。(填离子符号)

请写出生成该离子的离子方程式???????????????????????????????????????

x的数值范围是3.2≤pH4.0y对应的数值范围是?????????????

下列关于NaClOpH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加入NaClO可使溶液的pH降低

bNaClO能调节pH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发生反应ClO+ H+HClOClO消耗H+,从而达到调节pH的目的

cNaClO能调节pH的主要原因是由于NaClO水解ClO+ H2OHClO+OHOH消耗H+ ,从而达到调节pH的目的

实验室配制质量分数为20.0%CuSO4溶液,配制该溶液所需的CuSO4·5H2OH2O的质量之比为?????????

 

【答案】

1 氧化(2分)??? CO2 + 2e- = CO+O2-2分)

2SiO2Cu(各1分)? ②Fe2+ 2分)???? 2Fe3+ + Cu = Cu2+ + 2Fe2+2分)

5.2≤pH5.4? 2分)?? ④ b 2分)?? ⑤ 511 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①根据工作原理示意图可知,电极bO2?转化为O2,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CO2在电极a上得电子,转化为COO2?,电极方程式为:CO2 + 2e- = CO+O2-

2)①SiO2为不溶于硫酸的难溶物,根据信息:Cu2O + 2H+? = Cu + Cu2+ + H2O,所以加入稀硫酸后得到固体混合物含SiO2Cu

②因为固体混合物中有单质Cu存在,所以Fe元素的存在形式为Fe2+;发生Cu还原Fe3+的反应:2Fe3+ + Cu = Cu2+ + 2Fe2+

③加入NaOHpH=y的目的是让Al3+转化为Al(OH)3沉淀,所以y对应的数值范围是5.2≤pH5.4

a加入NaClO使溶液的pH升高,错误;b、因为HClO为弱酸,所以加入NaClO后发生反应:ClO+ H+HClO,使溶液pH升高,正确;cNaClO溶液只有少量ClO?发生水解反应,ClO?浓度大, NaClO能调节pH的主要原因是发生发生反应:ClO+ H+HClO,错误。

⑤设CuSO4?5H2O的质量为xH2O的质量为y,则160/250x÷(x+y)×100%=20%,可得xy=5:11

考点:本题考查化学工艺流程的分析、电解原理及应用、质量分数的计算。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013?遵义模拟)(1)“天宫一号”于2011年9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标志着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迈进了一大步.火箭的第一、二级发动机中,所用的燃料为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可用肼来制备.
①用肼(N2H4)为燃料,四氧化二氮做氧化剂,两者反应生成氮气和气态水.
已知:N2(g)+2O2(g)=N2O4(g)△H=10.7kJ?mol-1
N2H4(g)+O2 (g)=N2(g)+2H2O(g)△H=-543kJ?mol-1
写出气态肼和N2O4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N2H4(g)+N2O4(g)=3N2(g)+4H2O(g)△H=-1096.7KJ/mol
2N2H4(g)+N2O4(g)=3N2(g)+4H2O(g)△H=-1096.7KJ/mol

②已知四氧化二氮在大气中或在较高温度下很难稳定存在,它很容易转化为二氧化氮.试推断由二氧化氮制取四氧化二氮的反应条件(或措施):
加压,降温
加压,降温

(2)科学家制造出一种使用固体电解质的燃料电池,其效率更高,可用于航天航空.如图l所示装置中,以稀土金属材料做惰性电极,在两极上分别通入CH4和空气,其中固体电解质是掺杂了Y2O3的ZrO2固体,它在高温下能传导阳极生成的O2-离子(O2+4e→2O2-).

①c电极的名称为
正极
正极
,d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CH4+4O2-=CO2+2H2O+8e-
CH4+4O2-=CO2+2H2O+8e-

②如图2所示电解100mL0.5mol?L-1CuSO4溶液,a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4OH-=2H2O+O2↑+4e-
4OH-=2H2O+O2↑+4e-
.若a电极产生56mL(标准状况)气体,则所得溶液的pH=
1
1
(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若要使电解质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状态,可加入
ac
ac
 (填序号).
a. CuO    b.Cu(OH)2    c.CuCO3  d.Cu2(OH)2CO3
科学家一直致力于“人工固氮”的新方法研究。
(1)目前合成氨技术原理为:N2(g) + 3H2(g)2NH3(g); △H=-92.4kJ·mol-1
① 673K,30MPa下,上述合成氨反应中n(NH3)和n(H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
A.点a的正反应速率比点b的大   
B.点c处反应达到平衡
C.点d和点 e处的n(N2)相同
D.773K,30MPa下,反应至t2时刻达到平衡,则n(NH3)比图中e点的值大
② 在容积为2.0 L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80 mol N2(g)和1.60 mol H2(g),反应在673K、30MPa下达到平衡时,NH3的体积分数为20%。该条件下反应N2(g) + 3H2(g)2NH3(g)的平衡常数K= ________。(保留小数一位)K值越大,表明反应达到平衡时_________(填标号)。
A.H2的转化率一定越高       
B.NH3的产量一定越大
C.正反应进行得越完全       
D.化学反应速率越大
(2)1998年希腊亚里斯多德大学的两位科学家采用高质子导电性的 SCY陶瓷(能传递H+),实现了高温常压下高转化率的电解合成氨。其实验装置如图。阴极的电极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最新“人工固氮”的研究报道,在常温、常压、光照条件下, N2在催化剂(掺有少量Fe2O3的TiO2)表面与水发生下列反应:N2(g) + 3H2O(1)2NH3(g) + O2(g)。△H = a kJ·mol-1 进一步研究NH3生成量与温度的关系,常压下达到平衡时测得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
①此合成反应的a______0;ΔS_______0,(填“>”、“<”或“=”)
②已知:N2(g) + 3H2(g)2NH3(g)  ΔH= -92 .4kJ·mol-1        
2H2(g) + O2(g) = 2H2O(l) = -571.6kJ·mol-1
则N2(g) + 3H2O(l) = 2NH3(g) +  O2(g) ΔH=_____________kJ·mol-1

 科学家一直致力于“人工固氮”的新方法研究。

(1)目前合成氨技术原理为:N2(g) + 3H2(g)2NH3(g);

△H=—92.4kJ·mol—1

① 673K,30MPa下,上述合成氨反应中n(NH3)和n(H2)随

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点a的正反应速率比点b的大

B.点c处反应达到平衡

C.点d和点 e处的n(N2)相同

D.773K,30MPa下,反应至t2时刻达到平衡,则n(NH3)比图中e点的值大

② 在容积为2.0 L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80 mol N2(g)和1.60 mol H2(g),反应在673K、30MPa下达到平衡时,NH3的体积分数为20%。该条件下反应N2(g) + 3H2(g) 2NH3(g)的平衡常数K=        K值越大,表明反应达到平衡时       。(填标号)。

A.化学反应速率越大  B.NH3的产量一定越大  C.正反应进行得越完全

(2)1998年希腊亚里斯多德大学的两位科学家采用高质子导电性

的 SCY陶瓷(能传递H+),实现了高温常压下高转化率的电

解合成氨。其实验装置如图,阴极的电极反应式       

(3)根据最新“人工固氮”的研究报道,在常温、常压、光照条件下,

N2在催化剂(掺有少量Fe2O3的TiO2)表面与水发生下列反应:

N2(g)+ 3H2O(1)  2NH3(g)+ O2(g) △H = a kJ·mol—1

进一步研究NH3生成量与温度的关系,常压下达到平衡时测得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

T/K

303

313

323

NH3生成量/(10-6mol)

4.8

5.9

6.0

 

①此合成反应的a       0;ΔS      0(填“>”、“<”或“=”);该反应属于        

A.一定自发  B.一定不自发   C.高温自发   D.低温自发

②已知:N2(g)+ 3H2(g)2NH3(g) ΔH= -92 .4kJ·mol—1

       2H2(g) + O2(g) = 2H2O(l) = -571.6kJ·mol1

则N2(g)+ 3H2O(1) = 2NH3(g) + O2(g)ΔH=      kJ·mol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