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3.某铝合金中含有合金元素镁、铜、硅,为了测定该合金中铝的含量,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1)称取a g该合金样品,将其投入足量稀盐酸中溶解,过滤.所得滤液中的阳离子是Mg2+、Al3+、H+;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是漏斗、烧杯、玻璃棒.
(2)向上述滤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滤渣成分为:Mg(OH)2.
(3)向实验(2)所得滤液中通入足量的CO2气体,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OH-+CO2=HCO3-、AlO2-+CO2+2H2O=Al(OH)3↓+HCO3-;
将所得沉淀过滤出来并用蒸馏水洗涤数次,烘干并灼烧至恒重,冷却后称重,其质量为b g,则该合金样品中金属铝的含量为$\frac{9b}{26a}$×100%(用含有a、b的式子表示).
分析 (1)合金中Al、Mg能和稀盐酸反应,Cu、Si与稀盐酸不反应,且盐酸过量;过滤用到的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
(2)滤液中含有氯化铝、氯化镁及HCl,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沉淀为氢氧化镁;
(3)实验(2)所得滤液中含有NaAlO2、NaCl及过量的NaOH,通入足量的CO2气体,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与偏铝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与碳酸氢钠,得到bg沉淀为氢氧化铝,根据Al元素守恒计算合金中Al的质量,进而计算合金中Al的含量.
解答 解:(1)合金中Al、Mg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氯化镁,Cu、Si与稀盐酸不反应,且盐酸过量,故所得滤液中的阳离子是:Mg2+、Al3+、H+,过滤用到的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
故答案为:Mg2+、Al3+、H+;漏斗、烧杯、玻璃棒;
(2)滤液中含有氯化铝、氯化镁及HCl,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沉淀为氢氧化镁,
故答案为:Mg(OH)2;
(3)实验(2)所得滤液中含有NaAlO2、NaCl及过量的NaOH,通入足量的CO2气体,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与偏铝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与碳酸氢钠,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OH-+CO2=HCO3-、AlO2-+CO2+2H2O=Al(OH)3↓+HCO3-,
得到bg沉淀为氢氧化铝,根据Al元素守恒n(Al)=n[Al(OH)3]=$\frac{bg}{78g/mol}$=$\frac{b}{78}$mol,合金中Al的质量为$\frac{b}{78}$mol×27g/mol=$\frac{27b}{78}$g,合金中Al的含量为$\frac{\frac{27b}{78}g}{ag}$×100%=$\frac{9b}{26a}$×100%,
故答案为:OH-+CO2=HCO3-、AlO2-+CO2+2H2O=Al(OH)3↓+HCO3-;$\frac{9b}{26a}$×100%.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含量测定、实验基本操作、元素化合物性质等,难度不大,故关键是理解实验原理,(3)中学生容易忽略二氧化碳与碱的反应.
A. | 常温常压下,11.2L 氮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 | |
B. | 在反应3SiO2+6C+2N2=Si3N4+6CO,生成1 mol Si3N4时共转移12 NA电子 | |
C. | 1mol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 NA | |
D. | 25℃时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Na+的数目为0.1NA |
A. | 0.03 mol/L | B. | 0.04 mol/L | C. | 0.05 mol/L | D. | 0.06mol/L |
A. | 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 | |
B. |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后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一定有Fe2+ | |
C. | 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32- | |
D. | 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 |
A. | Cl2通入FeI2溶液中,可存在反应3Cl2+6FeI2=2FeCl3+4FeI3 | |
B. | 每1mol Co2O3在酸性溶液中被还原生成Co2+时转移2 mol e- | |
C. | FeCl3溶液能使淀粉-KI试纸变蓝 | |
D. | I2具有较弱的氧化性,不可以将Co2+氧化成Co2O3 |
A. | HClO是弱酸,所以NaClO是弱电解质 | |
B. | 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 |
C. | 固体的NaCl不导电,熔融态的NaCl可以导电 | |
D. | 在河流入海口处易形成三角洲原理与胶体的性质无关 |
A. | 碘和干冰的升华 | |
B. | 分别将NaHSO4熔化、溶解于水 | |
C. | HCl和MgCl2的溶解 | |
D. | 常压下分别将NaHCO3高温加热、溶解于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