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述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 方案 | 食盐水 | 片刻后在Fe电极附近 滴入K3[Fe(CN)6]溶液 | 酸性KMnO4溶液 | 置于光亮处 |
实验 目的 | 验证铁钉发生了 析氢腐蚀 | 验证Fe电极被保护 | 验证乙烯的产生 | 验证甲烷与氯气发生了化学反应 |
D
解析试题分析:A、金属在中性条件下应发生吸氧腐蚀,不能验证铁钉发生了析氢腐蚀,错误;B、铁作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失电子成为亚铁离子进入溶液,与K3[Fe(CN)6]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Fe电极被腐蚀,错误;C、乙醇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验证乙烯前应先除去乙醇,错误;D、氯气和甲烷在光亮处发生取代反应,使试管内的压强减小,试管内的液面上升,证明甲烷与氯气发生了化学反应,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金属的腐蚀与防护,乙烯的制取及验证,甲烷的取代反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下列有关溶液配制操作对溶液浓度的影响和原因分析都正确的是
选项 | 溶液配制操作 | 影响 | 原因分析 |
A | 将2 g I2加入到98 mL CCl4中溶解混匀后,即得质量分数为2%的I2的CCl4溶液 | 偏小 | CCl4的密度 大于1 g/mL |
B | 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时,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时不慎洒到容量瓶外 | 偏小 | 洒出的溶液中含有溶质 |
C |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硝酸溶液,定容时加入的水超过了刻度线,立即用滴管吸出多余的水,再摇匀 | 无影响 | 吸出了多余 的水 |
D |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食盐溶液,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 | 偏大 | 液体的体积 偏小 |
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图的叙述中,最合理的是
A.装置①常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
B.装置②可用于吸收氨气,能够防止倒吸 |
C.以NH4Cl为原料,装置③可用于制备少量NH3 |
D.装置④ a口进气可收集Cl2、NO2等气体 |
(3分)(2012?山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中和滴定实验时,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
B.盛放NaOH溶液时,使用带玻璃塞的磨口瓶 |
C.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将溴的苯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
D.NaCl溶液蒸发结晶时,蒸发皿中有晶体析出并剩余少量液体即停止加热 |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向两支分别装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的试管中各加几滴水,前者温度降低,后者温度升高 |
B.向100 mL容量瓶中加入4.0 g NaOH固体,然后加水到刻度线,配制1.0 mol/L的NaOH溶液 |
C.向酸性重铬酸钾溶液中加NaOH,溶液颜色由橙色慢慢变为黄色 |
D.如图所示,随着空气的通入,试管内液面会慢慢上升至充满整支试管,而后液面又下降 |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图2 图3 图4 图5
A.用图2 所示装置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 |
B.用图3 所示装置蒸干NH4Cl饱和溶液制备NH4Cl晶体 |
C.用图4 所示装置制取少量纯净的CO2气体 |
D.用图5 所示装置分离CCl4萃取碘水后已分层的有机层和水层 |
下列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 目的 | 操作 |
A | 配制100 mL 1.0 mol/L CuSO4溶液 | 将25 g CuSO4·5H2O溶于100 mL蒸馏水中 |
B | 用四氯化碳提取碘水中的碘 | 向碘水中加入适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分液 |
C | 在溶液中将MnO4-完全转化为Mn2+ | 向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含Fe2+溶液至紫色消失 |
D | 确定NaCl溶液中是否混有Na2CO3 | 取少量溶液滴加CaCl2溶液,观察是否出现白色浑浊 |
用pH试纸测定某无色溶液的pH时,规范的操作是
A.将pH试纸放入溶液中,观察其颜色变化,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
B.将溶液倒在pH试纸上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
C.用干燥的洁净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
D.在试管内放入少量溶液,煮沸,把pH试纸放在管口,观察颜色,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