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实验现象或实验操作解释正确的是
现象或操作 | 解释及结论 | |
A | 将胆矾放入坩埚中加热脱水,晶体由蓝色变为白色 | 胆矾晶体易失结晶水 |
B | 苯酚中滴加溴水有白色沉淀 | 苯酚与溴发生了加成反应 |
C | 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 说明该溶液中含有SO42- |
D | 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 | 此位置指示的是被蒸馏物质的沸点 |
D
解析试题分析:A、胆矾在坩埚中加热分解而脱水,说明在高温时胆矾方可失去结晶水,错误;B、苯酚与浓溴水的反应是取代反应,错误;C、加硝酸酸化的氯化钡生成沉淀,也可能是原溶液中含有Ag+或SO32-,错误。
考点:考查实验现象及分析,考查考生观察实验现象及科学分析现象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下列试剂的贮存方法不正确的是
A.钠保存在煤油中 | B.盛放NaOH溶液时,使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 |
C.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 | D.保存氯化亚铁溶液时,要加入少量的铁粉 |
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如图是化学教材中常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而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气体和液体的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
A.HCl和H2O | B.O2和H2O | C.NH3和H2O | D.CO2和NaOH溶液 |
下列实验操作或记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测得1 mol N2的质量为28 g |
B.用量筒测得排水法收集制得的氢气体积为50.28 mL |
C.用两只250 mL的容量瓶配制0.1 mol/L 500 mL的NaOH溶液 |
D.用托盘天平称得2.50g胆矾,受热充分失水后,固体质量减轻0.90 g |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陶瓷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普通硅酸盐材料 |
B.实验过程中产生的NO2尾气可以用NaOH溶液吸收 |
C.实验室可用浓硫酸干燥氨气 |
D.误服重金属盐造成的中毒可服用牛奶解毒 |
下列仪器中①漏斗;②容量瓶;③蒸馏烧瓶;④天平;⑤分液漏斗;⑥滴定管;⑦燃烧匙,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
A.①③④ | B.①②⑥ | C.①③⑤ | D.③④⑦ |
仅用下表提供的仪器和药品,就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编号 | 仪器 | 药品 | 实验目的 |
A | 托盘天平(带砝码)、胶头滴管、量筒、烧杯、约匙、玻璃棒 | NaCl固体、蒸馏水 | 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 |
B | 分液漏斗、烧瓶、锥形瓶、 导管及橡皮塞 | 盐酸、大理石、碳酸钠溶液 | 证明非金属性:Cl>C>Si |
C | 酸式滴定管、胶头滴管、铁架台(带铁夹) | 已知浓度的盐酸、待测NaOH溶液 | 测定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
D | 烧杯、分液漏斗、胶头滴管、铁架台 | 待提纯的A1C13溶液、NaOH溶液 | 提纯混有MgC12杂质的AlCl3溶液 |
下列药品和装置合理且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A.制备氢氧化亚铁 | B.验证非金属性Cl >C >Si |
C.检验二氧化硫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 | D.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氨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