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有关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在用简易量热计测定反应热时,可使用碎泡沫起隔热保温的作用、普通玻璃棒进行搅拌使酸和碱充分反应、准确读取实验时温度计最高温度、取2—3 次的实验平均值等措施,以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 |
B.纸上层析属于色谱分析法,其原理跟“毛细现象”相关,通常以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滤纸纤维吸附的水作为固定相 |
C.检验氯乙烷中的氯元素时,将氯乙烷和NaOH溶液混合加热,用稀硫酸进行酸化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 |
D.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移液管都是准确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仪器,它们在使用时都要进行检查是否漏水、水洗、润洗、注液、调整液面等几个过程 |
B
解析试题分析:A、操作时要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错误;B、正确;C、检验氯乙烷中的氯元素时,将氯乙烷和NaOH溶液混合加热,用稀硝酸进行酸化,错误;D、移液管不需要验漏过程,错误。
考点:考查基本实验有关问题。
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A.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少量氨气![]() |
B.实验室制硝基苯时,将硝酸与苯混合后再滴加浓硫酸 |
C.实验室制溴苯时,将苯与液溴混合后加到有铁丝的反应容器中 |
D.醋酸钠结晶水合物与碱石灰共热制取甲烷 |
NaOH、KOH等碱性溶液可以贮存在下列哪种试剂瓶中( )
A.具有玻璃塞的细口瓶 | B.具有玻璃塞的广口瓶 |
C.带滴管的滴瓶 | D.具有橡胶塞的细口瓶 |
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几个实验,其中正确的为
A.实验室从海带提取单质碘的方法是:取样![]() ![]() ![]() ![]() |
B.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先称量或量取物质,再溶解或稀释,并将溶液转移至容量瓶,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继续往容量瓶中加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 |
C.“中和滴定”实验中,容量瓶和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即可使用,滴定管和移液管用蒸馏水洗净后,必须润洗后方可使用 |
D.欲检验SO2中是否混有CO2,可将该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若品红溶液不褪色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混有CO2 |
下列符合化学实验“绿色化”的有
①在萃取操作的演示实验中,将CCl4萃取溴水改为CCl4萃取碘水
②在铜和浓硝酸反应的实验中,将铜片改为可调节高度的铜丝
③将实验室的废酸液和废碱液中和后再排放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②③ |
利用实验器材(规格和数量不限),能完成相应实验的一项是( )
| 实验器材(省略夹持装置) | 相应实验 |
A | 烧杯、玻璃棒、蒸发皿 | 硫酸铜溶液的浓缩结晶 |
B |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滤纸 | 用盐酸除去硫酸钡中的少量碳酸钡 |
C |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 | 用固体氯化钠配制0.5mol/L的溶液 |
D |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分液漏斗 | 用溴水和CCl4除去NaBr溶液中的少量NaI |
下列物质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A.少量金属钠保存在冷水中 |
B.浓硝酸盛放在棕色试剂瓶中 |
C.氢氟酸保存在塑料塞的玻璃瓶中 |
D.碳酸钠固体保存在带橡胶塞的细口瓶中 |
下列图示实验合理的是( )
A.图1为证明非金属性强弱:![]() |
B.图2为制备少量氧气 |
C.图3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溶液 |
D.图4为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