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5.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糯米酿制甜酒的过程中,有部分淀粉转化为乙醇 | |
B. | “滴水石穿、绳锯木断”都涉及化学变化 | |
C. | 亚硝酸钠易致癌,但火腿肠中允许含少量的亚硝酸钠以保持肉质新鲜 | |
D. | 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的废气中含SO2,造成大气污染,使雨水pH<5.6形成酸雨 |
分析 A.依据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分解生成乙醇;
B.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C.亚硝酸钠具有还原性,在国家规定标准内,可以做防腐剂;
D.依据酸雨主要由二氧化硫的排放引起,结合酸雨pH解答.
解答 解:A.糯米酿制甜酒的过程中,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部分葡萄糖分解转化为乙醇,故A正确;
B.绳锯木断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亚硝酸钠具有还原性,在国家规定标准内,可以做防腐剂,可以用于火腿肠中保持肉质新鲜,故C正确;
D.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的废气中含SO2,造成大气污染,使雨水pH<5.6形成酸雨,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较综合,涉及淀粉、葡萄糖、二氧化硫的性质、环境污染等,为高频考点,把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化学反应及环境保护问题为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如图装置可模拟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该装置模拟将空气中的H2O和CO2转化为O2和有机物(C3H8O).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x为电源正扱,a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 |
B. | 通电后,质子通过离子交换膜从阴极移向阳极 | |
C. | 电解开始阶段,阳极区pH逐渐减小 | |
D. | 当电路中有1mol电子通过时,会有标注状况下2.8 L CO2反应 |
3.通过实验、观察、类比、推理等方法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反应实验现象的推断或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 操作 | 实验现象 | 解释 |
A | 向某钾盐中滴加浓盐酸,产生气体再通入品红溶液 | 品红溶液褪色 | 该钾盐为K2SO3或KHSO3 |
B | 铝热剂溶于足量稀盐酸再滴加KSCN溶液 | 出现血红色 | 铝热剂中一定含有氧化铁 |
C | 将少量溴水加入KI溶液中,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 | 下层液体呈紫色 | 氧化性:Br2>I2 |
D | 将足量过氧化钠固体投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 溶液变成蓝色 |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有机反应中常说的卤化、硝化、水化都属于取代反应 | |
B. | 按系统命名法,有机物 的名称为:2,2,4-三甲基-4-戊烯 | |
C. | 分子式为 C8H11N的有机物,分子内含有苯环和氨基(-NH2)的同分异构体共 13种 | |
D. | 废旧钢材焊接前,分别用饱和Na2CO3、NH4Cl溶液处理焊点 |
20.下列实验操作、现象或结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在沸水中滴加几滴饱和氯化铁溶液,继续煮沸得胶体,再加入Na2SO4溶液,可观察到红褐色沉淀 | |
B. | 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溶,可确定有SO42-存在 | |
C. | FeCl2、NaOH、Mg(NO3)2三种溶液不需其他试剂即可鉴别 | |
D. | 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2CO3溶液,可用酚酞作为指示剂 |
7.如图是一种锂钒氧化物热电池装置,电池总反应为xLi+LiV3O8═Li1+xV3O8.工作时,需先引发铁和氯酸钾反应使共晶体熔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组装该电池应当在无水、无氧的条件下进行 | |
B. | 整个过程的能量转化涉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电能 | |
C. | 放电时LiV3O8电极反应为:xLi++LiV3O8-xe-═Li1+xV3O8 | |
D. | 充电时Cl?移向LiV3O8电极 |
4.下列有关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含硫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 |
B. | 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利用化学原理对工业生产上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行彻底治理 | |
C. | 以压缩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 |
D. | 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
5.下列物质的除杂方案正确的是( )
选项 | 被提纯的物质 | 杂质 | 除杂试剂 | 除杂方法 |
A | CO2 (g) | SO2(g) | 饱和Na2CO3溶液、浓H2SO4 | 洗气 |
B | NH4Cl(aq) | Fe3+(aq) | NaOH溶液 | 过滤 |
C | KNO3(s) | NaCl(s) | AgNO3溶液 | 过滤 |
D | Cu(s) | Ag(s) | CuSO4溶液 | 电解法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