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4.化学与生活科技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用活性炭为蔗糖脱色和用臭氧漂白纸浆,原理相似 | |
B. | “人造太阳”原理为:21H+31H→42He+10n,该过程不是化学变化 | |
C. | “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Ca(ClO)2 | |
D. | 海水淡化可以解决淡水危机,向海水中加入明矾可以使海水淡化 |
分析 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臭氧具有强氧化性;
B.核聚变不是化学变化;
C.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NaClO;
D.明矾只能作为净水剂,不能使海水淡化.
解答 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用臭氧漂白纸浆是利用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原理不同,故A错误;
B.“人造太阳”原理为:21H+31H→42He+10n,该过程是核聚变,化学变化是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的化学反应,所以此反应不是化学变化,故B正确;
C.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可得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NaClO,故C错误;
D.明矾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但不能除去海水中的盐分使海水淡化,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组成、性质和用途,为高考常见考题,为理综中化学选择题首先出现的习题,涉及知识面较广,侧重分析与应用、化学与生活、环境等综合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5.对于苯乙烯()的下列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①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②可发生加聚反应 ③可溶于水 ④不可溶于苯中 ⑤能与浓HNO3发生取代反应 ⑥所有的原子可能共面⑦能发生取代反应.
①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②可发生加聚反应 ③可溶于水 ④不可溶于苯中 ⑤能与浓HNO3发生取代反应 ⑥所有的原子可能共面⑦能发生取代反应.
A. | ①②④⑤ | B. | ①②⑤⑥⑦ | C. | ①②④⑤⑥ | D. | ①②③④⑤⑥⑦ |
12.氯氨是氯气遇到氨气反应生成的一类化合物,是常用的饮用水二级消毒剂,主要包括一氯胺、二氯胺和三氯胺(NH2C1、NHC12和NC13),副产物少于其它水消毒剂.
回答下列问题:
(1)①一氯胺(NH2Cl)的电子式为.
②工业上可利用反应Cl2(g)+NH3(g)═NH2Cl(l)+HCl(g)制备一氯胺,已知部分化学键的键能如下表所示(假设不同物质中同种化学键的链能相同),则该反应的△H=+11.3 kJ/mol.
③一氯胺是重要的水消毒剂,其原因是由于一氯胺在中性、酸性环境中会发生水解,生成具有强烈杀菌作用的物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用Cl2和NH3反应制备二氯胺的方程式为2Cl2(g)+NH3(g)?NHCl2(l)+2HCl(g),向容积均为1L的甲、乙两个恒温(反应温度分别为400℃、T℃)容器中分别加入2mol C12和2mol NH3,测得各容器中n(Cl2)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①甲容器中,0~40min内用NH3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NH3)=6.25×10-8mol•L-1•min-1.
②该反应的△H< 0(填“>”或“<”),理由是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其他条件相同时,T℃时的反应速率比400℃时的反应速率快,且乙容器中平衡时Cl2的转化率比甲容器中Cl2的转化率小.
③对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 (填选项字母).
A.若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变,则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若容器内C12和NH3物质的量之比不变,则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反应达到平衡后,其他条件不变,在原容器中充入一定量氦气,Cl2的转化率增大
D.反应达到平衡后,其他条件不变,加入一定量的NHCl2,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在恒温条件下,2molCl2和1molNH3发生反应2Cl2(g)+NH3(g)?NHCl2(l)+2HCl(g),测得平衡时Cl2和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与平衡总压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A、B、C三点中Cl2转化率最高的是B 点(填“A”“B”或“C”).
②计算C点时该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Kp(C)=0.5MPa(Kp是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回答下列问题:
(1)①一氯胺(NH2Cl)的电子式为.
②工业上可利用反应Cl2(g)+NH3(g)═NH2Cl(l)+HCl(g)制备一氯胺,已知部分化学键的键能如下表所示(假设不同物质中同种化学键的链能相同),则该反应的△H=+11.3 kJ/mol.
化学键 | N-H | Cl-Cl | N-Cl | H-Cl |
键能(kJ/mol) | 391.3 | 243.0 | 191.2 | 431.8 |
(2)用Cl2和NH3反应制备二氯胺的方程式为2Cl2(g)+NH3(g)?NHCl2(l)+2HCl(g),向容积均为1L的甲、乙两个恒温(反应温度分别为400℃、T℃)容器中分别加入2mol C12和2mol NH3,测得各容器中n(Cl2)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t/min | 0 | 40 | 80 | 120 | 160 |
n(Cl2)(甲容器)/mol | 2.00 | 1.50 | 1.10 | 0.80 | 0.80 |
n(Cl2)(乙容器)/mol | 2.00 | 1.45 | 1.00 | 1.00 | 1.00 |
②该反应的△H< 0(填“>”或“<”),理由是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其他条件相同时,T℃时的反应速率比400℃时的反应速率快,且乙容器中平衡时Cl2的转化率比甲容器中Cl2的转化率小.
③对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 (填选项字母).
A.若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变,则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若容器内C12和NH3物质的量之比不变,则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反应达到平衡后,其他条件不变,在原容器中充入一定量氦气,Cl2的转化率增大
D.反应达到平衡后,其他条件不变,加入一定量的NHCl2,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在恒温条件下,2molCl2和1molNH3发生反应2Cl2(g)+NH3(g)?NHCl2(l)+2HCl(g),测得平衡时Cl2和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与平衡总压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A、B、C三点中Cl2转化率最高的是B 点(填“A”“B”或“C”).
②计算C点时该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Kp(C)=0.5MPa(Kp是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19.常温下,用0.1mol/LNaOH溶液滴定10mL0.1mol/LH2X溶液,溶液的pH与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水电离出来的c(OH-):D点>B点 | |
B. | C点存在关系式:c(Na+)=c(HX-)+c(X2-)-c(H+) | |
C. | B点:c(HX-)>c(H+)>c(X2-)>c(H2X) | |
D. | A点溶液中加入少量水:$\frac{c(O{H}^{-})}{c({H}_{2}X)}$增大 |
16.下表是25°C时某些盐的溶度积常数和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化学式 | AgCl | Ag2CrO4 | CH3COOH | HClO | H2CO3 |
Ksp或Ka | Ksp=1.8×10-10 | Ksp=2.0×10-12 | Ka=1.8×10-5 | Ka=3.0×10-8 | Ka1=4.1×10-7 Ka2=5.6×10-11 |
A. | 相同浓度CH3COONa和Na2CO3的混合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是c(Na+)>c(CO32-)>c(CH3COO-)>c(OH-)>c(H+) | |
B. | 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Cl2+H2O═HCO3-+Cl-+HClO | |
C. | 向0.1mol•L-1 HClO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c(HClO):c(ClO-)=1:3,此时溶液pH=8 | |
D. | 向浓度均为1×10-3mol•L-1的KCl和K2CrO4混合液中滴加1×10-3mol•L-1的AgNO3溶液,CrO42-先形成沉淀 |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某溶液与NaOH共热,产生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存在NH4+ | |
B. | 某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有无色气体产生,该气体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溶液中可能含有CO32- | |
C. | 用铂丝蘸取某溶液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时,火焰呈黄色,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a+,也可能含有K+ | |
D. | 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存在SO42- |
10.室温下,用0.1mol/L HCl溶液滴定10mL 0.1mol/L Na2CO3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点时:c(Na+)>c(CO32-)>c (HCO3-)>c(OH-) | |
B. | b点时:3c(Na+)=2c(CO32-)+2c(HCO3-)+2c(H2CO3) | |
C. | 水电离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d | |
D. | d点时:c(H+)>c(HCO3-)=c(CO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