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实验设计能够成功的是
| 实验目的 | 实验步骤及现象 |
A | 检验亚硫酸钠试样是否变质 | |
B | 检验某盐是否为铵盐 | |
C | 证明酸性条件H2O2氧化性比I2强 | |
D | 除去氯化钠晶体中少量硝酸钾 |
D
解析试题分析:A、亚硫酸钠、硫酸钠与硝酸钡溶液、稀硝酸反应的现象相同,无法进行检验,错误;B、铵盐溶解不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错误;C、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把NaI氧化为I2,无法证明H2O2的氧化性比I2强,错误;D、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增大很大,所以采用重结晶的方法可除去氯化钠晶体中少量硝酸钾,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实验步骤和现象的分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 操 作 | 现 象 | 解释或结论 |
A | 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 | 溶液呈红色 | 稀HNO3将Fe氧化为Fe3+ |
B | Al箔插入稀HNO3中 | 无现象 | Al箔表面被稀HNO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
C | 向某溶液中滴加浓NaOH溶液,加热,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 试纸变蓝 | 该溶液中存在NH4+ |
D | 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SO2 | 溶液褪色 | SO2有漂白性 |
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时,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A.制氧气时,用Na2O2或H2O2作反应物可选择相同的气体发生装置 |
B.制氯气时,用饱和NaHCO3溶液和浓硫酸净化气体 |
C.制乙烯时,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
D.制二氧化氮时,用水或NaOH溶液吸收尾气 |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 )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鉴别CO32-和 SO42- | 分别加入饱和CaCl2溶液 |
B | 比较Al和Fe的金属活动性 | 分别加入浓NaOH溶液 |
C | 比较苯酚和乙酸的酸性 | 分别加入NaHCO3溶液 |
D | 比较AgCl和AgI的溶解度 | 向AgCl的饱和液中加少量KI溶液 |
必须通过加入其它试剂才能鉴别的一组无色溶液是
A.氯化铝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 | B.碳酸氢钠和稀盐酸 |
C.偏铝酸钠溶液和稀硝酸 | D.碳酸钠和稀硫酸 |
下表中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A | 某钠盐W中加入稀硫酸,产生的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 石灰水变浑浊 | W可能是Na2CO3 |
B | 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溶液X | 有白烟产生 | X一定是浓盐酸 |
C | 强酸性溶液Y中加入Ba(NO3)2溶液,静置后再加入KSCN溶液 | 先有白色沉淀, 后溶液又变红 | Y中一定含有SO42-和Fe3+ |
D | 少量气态炔烃Z通入pH=a的溴水中 | 溴水褪色,溶液的pH仍约为a | Z与溴发生了取代反应 |
从苯酚的乙醇溶液中回收苯酚的实验中,操作步骤合理的是( )
①蒸馏
②过滤
③静置分液
④加入足量钠
⑤通入足量CO2
⑥加入足量NaOH溶液
⑦加入乙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加热
A.④⑤③ | B.⑥①⑤③ | C.⑥⑤①② | D.⑦① |
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实验中,在灼烧后的海带灰中加入蒸馏水,煮沸2~3 min,再过滤,得到滤液。煮沸的目的是
A.加快碘元素与水反应的速率 | B.使溶液浓缩 |
C.使空气中的氧气更多地进入溶液 | D.加速碘化物的溶解 |
下列各项中操作或现象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操作或现象 |
A | 检验碳与浓硫酸反应后的气体产物 | 将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无水CuSO4、澄清石灰水和品红溶液 |
B | 证明蛋白质在某些无机盐溶液作用下发生变性 | 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钠溶液,有沉淀析出;再把沉淀加入蒸馏水中 |
C | 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元素 | 将少量溴乙烷与NaOH溶液混合共热, 充分反应并冷却后,向溶液中加稀 HNO3酸化,再滴加AgNO3溶液 |
D | 证明溶液中存在平衡:Fe3+ +3SCN-??Fe(SCN)3 | 将1 mL KSCN溶液与1 mL同浓度 FeCl3溶液充分混合;再继续加入KSCN 溶液,溶液颜色加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