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含16 g氧原子的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的δ键数目为NA
B.3.9 g Na2O2晶体中含有0.15NA个离子
C.常温常压下,5 g D2O含有的质子数、电子数、中子数均为2.5NA
D.2 mol SO2和1 mol 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所得混合气体分子数小于2NA

分析 A.含16 g氧原子的二氧化碳分子物质的量为$\frac{16g}{16g/mol}$×$\frac{1}{2}$=0.5mol,然后根据1mol二氧化碳中含2molC-O δ键来分析;
B.3.9 g Na2O2晶体物质的量=$\frac{3.9g}{78g/mol}$=0.05mol,1mol过氧化钠含2mol钠离子和1mol过氧根离子;
C.5 g D2O物质的量=$\frac{5g}{20g/mol}$=0.25mol,D2O含有的质子数10、电子数10、中子数=(2-1)×2+16-8=10;
D.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

解答 解:A.含16 g氧原子的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frac{16g}{16g/mol}$×$\frac{1}{2}$=0.5mol=0.5mol,根据1mol二氧化碳中含2molC-Oδ键可知,0.5mol二氧化硅晶体中含有的δ键数目为NA,故A正确;
B.3.9 g Na2O2晶体物质的量=$\frac{3.9g}{78g/mol}$=0.05mol,1mol过氧化钠含2mol钠离子和1mol过氧根离子,则含有离子=0.05mol×3×NA=0.15NA个,故B正确;
C..5 g D2O物质的量=$\frac{5g}{20g/mol}$=0.25mol,1个D2O含有的质子数10、电子数10、中子数=(2-1)×2+16-8=10,则0.25mol含有的质子数、电子数、中子数均为2.5NA,故C正确;
D.2 mol SO2和1 mol 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根据反应方程式2SO2+O2?2SO3可知,所得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大于2mol小于3mol,即混合气体分子数大于2NA,故D错误;
故选AD.

点评 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公式和物质结构是解题关键,答题时注意物质结构的分析及可逆反应的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8.KClO3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常用于医药工业、印染工业和制造烟火.实验室用KClO3和MnO2混合加热制氧气,现取KClO3和MnO2的混合物16.60g加热至恒重,将反应后的固体加15g水充分溶解,剩余固体6.55g (25℃),再加5g水充分溶解,仍剩余固体4.80g(25℃).
(1)若剩余的4.80g固体全是MnO2,则原混合物中KClO3的质量为11.80g;
(2)若剩余的4.80g固体是MnO2和KCl的混合物
①则25℃时KCl的溶解度为35g/100g水;
②原混合物中KClO3的质量为12.25g;
(3)MnO2是一种典型的强氧化剂,无论在实验室还是在化工生产中都有重要的应用.如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夹持设备和加热装置已略).

①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MnO2和浓盐酸,相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2H2O.
②装置B的作用是除杂和安全瓶.实验进行时C中可能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B中的现象:锥形瓶中的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上升.
③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C中Ⅰ、Ⅱ、Ⅲ依次放入c(选“a”“b”或“c”).
abc
干燥的有色布条湿润的有色布条湿润的有色布条
碱石灰浓硫酸无水氯化钙
湿润的有色布条干燥的有色布条干燥的有色布条
④设计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的非金属性.当向D中缓缓通入足量氯气时,可以看到无色溶液逐渐变为红棕色,说明氯的非金属性大于溴.打开活塞,将D中的少量溶液加入E中,振荡E,观察到的现象是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苯层)为紫红色.该现象不能(填“能”或“不能”)说明溴的非金属性强于碘,原因是过量的Cl2也可将I-氧化为I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