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9.黑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发生爆炸的原理如下:S+2KNO3+3C$\frac{\underline{\;\;△\;\;}}{\;}$K2S+N2↑+3CO2↑
(1)用双线桥法分析以上反应并注明电子得失.
(2)该反应中氧化剂是CO2;还原产物是K2S和N2.
(3)若有32g硫参加反应,则被氧化的碳单质物质的量是3mol.
分析 (1)在2KNO3+3C+S═N2+K2S+3CO2反应中,S和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S和KNO3为氧化剂,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C为还原剂,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分析得失电子的数目和方向.
(2)氧化剂反应得到还原产物,还原剂被氧化得到氧化产物;
(3)先求出S的物质的量,再根据方程式计算.
解答 解:(1)在2KNO3+3C+S═N2+K2S+3CO2反应中,S和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S和KNO3为氧化剂,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C为还原剂,可用双线桥法表示为:,
故答案为:;
(2)S和KNO3为氧化剂被还原得到的K2S和N2为还原产物,C为还原剂被氧化得到的CO2为氧化产物;
故答案为:CO2;K2S和N2;
(3)硫的物质的量n=$\frac{32g}{32g/mol}$=1mol,
由反应方程式2KNO3+3C+S═N2+K2S+3CO2可知被氧化的碳单质物质的量是3mol;
故答案为:3.
点评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题目难度不大,本题中注意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注意双线桥法与单线桥法的区别.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9.欲萃取溴水中的溴,能作为萃取剂的是( )
A. | 醋酸 | B. | 酒精 | C. | 汽油 | D. | 氢氧化钠溶液 |
10.CoCl2•6H2O是一种饲料营养强化剂.一种利用水钴矿(主要成分为Co2O3、Co(OH)3,还含少量Fe2O3、Al2O3、MnO等)制取CoCl2•6H2O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浸出液含有的阳离子主要有H+、Co2+、Fe2+、Mn2+、Al3+等;
②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下表:(金属离子浓度为:0.01mol/L)
③CoCl2•6H2O熔点为86℃,加热至110~120℃时,失去结晶水生成无水氯化钴.
(1)写出浸出过程中Co2O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o2O3+SO32-+4H+=2Co2++SO42-+2H2O.
(2)写出NaClO3发生反应的主要离子方程式ClO3-+6Fe2++6H+=Cl-+6Fe3++3H2O;若不慎向“浸出液”中加过量NaClO3时,可能会生成有毒气体,写出生成该有毒气体的离子方程式ClO3-+5Cl-+6H+=3Cl2↑+3H2O.
(3)“加Na2CO3调pH至a”,过滤所得到的沉淀成分为Fe(OH)3、Al(OH)3.
(4)“操作1”中包含3个基本实验操作,它们依次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和过滤.制得的CoCl2•6H2O在烘干时需减压烘干的原因是降低烘干温度,防止产品分解.
(5)萃取剂对金属离子的萃取率与pH的关系如图.向“滤液”中加入萃取剂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Mn2+;其使用的最佳pH范围是B.
A.2.0~2.5 B.3.0~3.5
C.4.0~4.5 D.5.0~5.5.
已知:①浸出液含有的阳离子主要有H+、Co2+、Fe2+、Mn2+、Al3+等;
②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下表:(金属离子浓度为:0.01mol/L)
沉淀物 | Fe(OH)3 | Fe(OH)2 | Co(OH)2 | Al(OH)3 | Mn(OH)2 |
开始沉淀 | 2.7 | 7.6 | 7.6 | 4.0 | 7.7 |
完全沉淀 | 3.7 | 9.6 | 9.2 | 5.2 | 9.8 |
(1)写出浸出过程中Co2O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o2O3+SO32-+4H+=2Co2++SO42-+2H2O.
(2)写出NaClO3发生反应的主要离子方程式ClO3-+6Fe2++6H+=Cl-+6Fe3++3H2O;若不慎向“浸出液”中加过量NaClO3时,可能会生成有毒气体,写出生成该有毒气体的离子方程式ClO3-+5Cl-+6H+=3Cl2↑+3H2O.
(3)“加Na2CO3调pH至a”,过滤所得到的沉淀成分为Fe(OH)3、Al(OH)3.
(4)“操作1”中包含3个基本实验操作,它们依次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和过滤.制得的CoCl2•6H2O在烘干时需减压烘干的原因是降低烘干温度,防止产品分解.
(5)萃取剂对金属离子的萃取率与pH的关系如图.向“滤液”中加入萃取剂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Mn2+;其使用的最佳pH范围是B.
A.2.0~2.5 B.3.0~3.5
C.4.0~4.5 D.5.0~5.5.
14.已知常温下NaHSO3 溶液的pH小于7,下列关于0.10mol•L-1 的NaHSO3 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c(Na+ )=c(HSO3-) | B. | c(H2SO3)>c(SO32-) | ||
C. | c(Na+ )=c(SO32-)+c(HSO3-) | D. | c(Na+ )+c(H+)=c(OH-)+c(HSO3-)+2c(SO32-) |
4.有关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纯水的导电性很差,所以水不是电解质 | |
B. | Na2O液态时能导电,所以Na2O是电解质 | |
C. | 液态的铜导电性很好,所以铜是电解质 | |
D. | 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
4.加碘食盐中加入的碘酸钾是一种白色结晶粉末,常温下性质稳定,加热至560℃开始分解.在酸性条件下碘酸钾是一种较强的氧化剂,可与碘化物、亚硫酸盐等还原性物质反应.工业生产碘酸钾的流程如下:
(1)已知步骤①反应器发生的反应中,单质碘和氯酸钾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1,则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I2+11KClO3+3H2O=6KH(IO3)2+5KCl+3Cl2↑.
(2)步骤②中调节pH=10的目的是使KH(IO3)2转化为KIO3.
参照碘酸钾的溶解度:
操作③的方法是蒸发结晶.
(3)检验加碘食盐中的碘元素,学生甲利用碘酸钾与碘化钾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反应,然后用四氯化碳检验生成的碘单质时,甲应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有液体分层,下层液体呈现紫红色.
学生乙对纯净的NaCl进行了如下实验:取1g纯净的NaCl,加3mL水配成溶液,然后滴入5滴淀粉溶液和1mL 0.1mol•L-1 KI溶液,振荡,溶液无变化,然后再滴入1滴1mol•L-1的H2SO4,振荡,一段时间后溶液变浅蓝色.请推测实验中产生蓝色现象的可能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4I-+4H++O2═2I2+2H2O.
(4)学生丙查阅有关食品碘强化剂的资料后知道,碘酸钙也是一种允许使用的食品碘强化剂,它是一种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难溶于水和乙醇.丙同学在氯化钙溶液中加入理论量的碘酸钾溶液,反应生成的沉淀经水洗后,室温下干燥得碘酸钙晶体,加热至160~540℃变成无水物,此时固体质量为原晶体质量的78.3%,写出制备碘酸钙晶体的离子方程式:Ca2++2IO${\;}_{3}^{-}$+6H2O═Ca(IO3)2•6H2O;检验沉淀已经洗涤干净的方法是在最后一次洗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若无白色沉淀说明已经洗涤干净.
(1)已知步骤①反应器发生的反应中,单质碘和氯酸钾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1,则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I2+11KClO3+3H2O=6KH(IO3)2+5KCl+3Cl2↑.
(2)步骤②中调节pH=10的目的是使KH(IO3)2转化为KIO3.
参照碘酸钾的溶解度:
温度/℃ | 20 | 40 | 60 | 80 |
KIO3 g/100g H2O | 8.08 | 12.6 | 18.3 | 24.8 |
(3)检验加碘食盐中的碘元素,学生甲利用碘酸钾与碘化钾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反应,然后用四氯化碳检验生成的碘单质时,甲应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有液体分层,下层液体呈现紫红色.
学生乙对纯净的NaCl进行了如下实验:取1g纯净的NaCl,加3mL水配成溶液,然后滴入5滴淀粉溶液和1mL 0.1mol•L-1 KI溶液,振荡,溶液无变化,然后再滴入1滴1mol•L-1的H2SO4,振荡,一段时间后溶液变浅蓝色.请推测实验中产生蓝色现象的可能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4I-+4H++O2═2I2+2H2O.
(4)学生丙查阅有关食品碘强化剂的资料后知道,碘酸钙也是一种允许使用的食品碘强化剂,它是一种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难溶于水和乙醇.丙同学在氯化钙溶液中加入理论量的碘酸钾溶液,反应生成的沉淀经水洗后,室温下干燥得碘酸钙晶体,加热至160~540℃变成无水物,此时固体质量为原晶体质量的78.3%,写出制备碘酸钙晶体的离子方程式:Ca2++2IO${\;}_{3}^{-}$+6H2O═Ca(IO3)2•6H2O;检验沉淀已经洗涤干净的方法是在最后一次洗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若无白色沉淀说明已经洗涤干净.
1.下列物质只表示一种纯净物的是( )
A. | C4H10 | B. | C2H4Cl2 | C. | CH2Cl2 | D. | 聚乙烯 |
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用10mL量筒量取8.10mL稀盐酸 | |
B. | 用pH计测得某溶液的pH为2.2 | |
C. | 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需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 | |
D. | 可用25mL碱式滴定管量取20.00mL KMnO4溶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