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或归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PM 2.5(微粒直径约为 2.5×10-6 m)分散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B. 乙烯、油脂、纤维素、光导纤维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C. 漂白粉、水玻璃、福尔马林都是混合物
D. 纯碱、氨水、蔗糖分别属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答案】C
【解析】A.PM2.5是形成“灰霾”的主要原因,分散在空气中由于PM2.5颗粒物微小,人体吸气时,可直接进入器官和肺泡,引发哮喘等疾病,同时进入肺内的有毒微粒可迅速被吸收,不经过肝脏解毒直接通过血液循环而分布到全身进一步产生危害,但胶体粒子的直径大小在 1nm~100nm之间(10-9m~10-7m),而PM2.5微粒直径约为2.5×10-6m,不属于胶体,故A错误;B.乙烯和光导纤维(SiO2)是纯净物,不是高分子化合物,而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脂,也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只有纤维素是多糖,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B错误;
C.漂白粉是次氯酸钙和氯化钙的混合物、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溶液、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三者均为混合物,故C正确;D.纯碱是盐,属于强电解质,而氨水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蔗糖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答案为C。
【题目】煤化工中常需研究不同温度下平衡常数、投料比及热值等问题.已知:CO(g)+H2O(g)H2(g)+CO2(g)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如下表:
温度/℃ | 400 | 500 | 800 |
平衡常数K | 9.94 | 9 | 1 |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正向反应是__反应 (填“放热”或“吸热”)
(2)要使上述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有__
A、加入催化剂
B、增大CO的物质的量以提高体系的压强
C、降低温度
D、减小H2的浓度
(3)向某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CO和4molH2O(g),发生反应:CO(g)+H2O(g)H2(g)+CO2(g),当反应达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为X,若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不变,起始物质按下列四种配比充入该容器中,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不等于X的有_______
A、1molCO(g)+4molH2O+2molCO2(g)+2molH2(g)
B、2molCO(g)+2molH2O+2molCO2(g)+2molH2(g)
C、1molCO(g)+3molH2O+0.8molCO2(g)+0.8molH2(g)
D、1molCO(g)+3molH2O+1molCO2(g)+1molH2(g)
(4)若反应在800℃时进行,设起始CO和H2O(g)共为5mol,水蒸气的体积分数为X;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y,则y随x变化的函数关系式为y=__
(5)在VL密闭容器中通入10mol CO和10mol水蒸气,在T℃达到平衡,然后急速通过碱石灰,将所得混合气体燃烧,测得放出的热量为2845KJ(已知CO燃烧热为283KJ/mol,H2燃烧热为286KJ/mol),则T℃平衡常数K=__,T=__ ℃
【题目】某学生在做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关系的实验时,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的实验现象。请帮助该学生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探究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实验用品
仪器:试管、胶头滴管
药品:新制氯水、新制溴水、溴化钠溶液、碘化钠溶液、四氯化碳
(3)实验内容(在下表横线中填写相关内容)
序号 | 实验方案 | 实验现象 |
① | 向盛有少量溴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振荡,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后静置 | 液体分为两层,下层呈____________色 |
② | 向盛有少量碘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少量新制溴水,振荡,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后静置 | 液体分为两层,下层呈____________色 |
(4)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两个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