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4.在下列物质转化关系中,A是(NH4)2S,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的相对分子质量大16,E是酸,当X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图的转化关系:A$\stackrel{X}{→}$B$\stackrel{Y}{→}$C$\stackrel{Y}{→}$D$\stackrel{Z}{→}$E.请回答:
(1)当X是强酸时A、B、C、D、E均含同一种元素.则E是H2SO4,写出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2H2S+3O2═2SO2+2H2O.
(2)当X是强碱时,A、B、C、D、E均含另外同一种元素.则E是HNO3,写出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4NH3+5O2$\frac{\underline{催化剂}}{△}$4NO+6H2O.
(3)X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上述转化中Z是同一种物质,写出Z的电子式.
(4)同温同压下,分别在强酸和强碱条件下生成的气体B在等质量时的体积比为1:2.
分析 本题中C、D的变化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的大16是题中一个最具有特征的条件,通过分析可初步判断D比C多一个氧原子,A为(NH4)2S,联想已构建的中学化学知识网络,符合这种转化关系的有:SO2→SO3,NO→NO2,Na2SO3→Na2SO4等,由此可出推断Y为O2,由于E为酸,则D应为能转化为酸的某物质,很可能为SO3、NO2等,
当X是强酸时A、B、C、D、E均含同一种元素,则B为H2S,C为SO2,D为SO3,E为H2SO4,Z为H2O,当X是强碱时,则B为NH3,C为NO,D为NO2,E为HNO3,Z为H2O,据此答题;
解答 解:本题中C、D的变化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的大16是题中一个最具有特征的条件,通过分析可初步判断D比C多一个氧原子,A为(NH4)2S,联想已构建的中学化学知识网络,符合这种转化关系的有:SO2→SO3,NO→NO2,Na2SO3→Na2SO4等,由此可出推断Y为O2,由于E为酸,则D应为能转化为酸的某物质,很可能为SO3、NO2等,
当X是强酸时A、B、C、D、E均含同一种元素,则B为H2S,C为SO2,D为SO3,E为H2SO4,Z为H2O,当X是强碱时,则B为NH3,C为NO,D为NO2,E为HNO3,Z为H2O,
(1)当X是强酸时,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E是 H2SO4,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3O2═2SO2+2H2O,
故答案为:H2SO4;2H2S+3O2═2SO2+2H2O;
(2)当X是强碱时,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E是 HNO3,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frac{\underline{催化剂}}{△}$4NO+6H2O,
故答案为:HNO3;4NH3+5O2$\frac{\underline{催化剂}}{△}$4NO+6H2O;
(3)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Z为H2O,Z的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
(4)A为(NH4)2S,在强酸条件下生成硫化氢,在强碱条件下生成氨气,同温同压下,分别在强酸和强碱条件下生成的硫化氢和氨气在等质量时的体积比为1:2,
故答案为:1:2.
点评 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题目难度中等,此类题的解答一般有以下步骤:思维起点的选择:思维起点是指开始时的思维指向、思维对象或思维角度,推断题中的思维起点应是最具特征的某个条件(包括文字叙述或某个变化过程);思维过程的展开:解题者在确定思维起点的基础上,利用题目所给信息,结合已有的化学知识和解题经验,不断地缩小问题状态与目标状态的距离;思维过程的检验:将上述思维过程的结果代入题中,检查一下是否符合题中条件.
A. | CO2 | B. | H2O | C. | NaOH | D. | BaCl2 |
A. | 实验Ⅰ: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变为无色 | |
B. | 实验Ⅱ: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 | |
C. | 实验Ⅲ:微热稀HNO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 | |
D. | 实验Ⅳ: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
A. | 分液、蒸馏、过滤和结晶等都是混合体系分离提纯常用的方法 | |
B. | 检验红砖中的红色物质是否是Fe2O3的操作步骤为:样品→粉碎→加水溶解→过滤→向滤液中滴加KSCN溶液 | |
C. | 以下六种无色溶液:医用酒精、福尔马林、蚁酸溶液、乙酸溶液、葡萄糖溶液、稀硫酸,用新制Cu(OH)2悬浊液及简单的实验操作即可一一鉴别 | |
D. | 淀粉与20%的硫酸混合溶液在沸水浴中充分加热后,冷却后滴加新制Cu(OH)2浊液,加热,无砖红色沉淀出现,说明淀粉未水解 |
A. | 0.2 mol•L-1盐酸与等体积0.05 mol•L-1Ba(OH)2溶液混合后,溶液pH为1 | |
B. | 0.1mol•L-1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n(H+)增大 | |
C. | 向NH4Cl溶液中逐渐加入适量NaOH固体,溶液的导电性明显增强 | |
D. | 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X和弱酸HX混合后的溶液显酸性:c(HX)>c(Na+)>c(X-) |
A. | 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 |
B. | 没有物质的变化,就没有能量的变化 | |
C. | 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微粒数 | |
D. | 热化学方程式中,如果没有注明温度和压强,则表示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的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