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在下图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 )
A.Cu与稀盐酸 | B.NaHCO3与NaOH溶液 |
C.CaCO3与稀硫酸 | D.NH4HCO3与稀盐酸 |
D
解析试题分析:若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则要求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体在液体中不溶解,导致锥形瓶中的压强大于烧瓶中的气体压强。A.Cu与稀盐酸不反应。错误。B.NaHCO3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但不产生气体。错误。C.CaCO3与稀硫酸发生反应产生CaSO4、CO2、H2O。由于CaSO4微溶,会包在CaCO3外面,反应不能继续进行,因而不能产生足够的压强差。错误。D.NH4HCO3+HCl=.NH4Cl+H2O+CO2↑. 反应不断继续进行,因而可以产生足够的压强差,最终把锥形瓶中的液体压入烧瓶中,形成喷泉。正确。
考点:考查形成喷泉实验的影响因素的知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下列物质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转化的是
A.①④⑥ | B.③④⑤ | C.②⑤⑥ | D.①②③ |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 论 |
A | 测定等浓度的Na2CO3和Na2SO3 溶液的pH | 前者pH比后者的大 | 非金属性:S>C |
B | 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 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 SO2具有还原性 |
C | 溴乙烷与NaOH溶液共热后,加HNO3酸化的AgNO3溶液 | 出现淡黄色沉淀 | 溴乙烷发生了水解 |
D | 向等浓度的KBr、KI混合液中滴加AgNO3溶液 | 先出现黄色沉淀 | Ksp(AgBr)>Ksp(AgI) |
有关下图及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用甲图装置电解精炼铝 |
B.用乙图装置制备Fe(OH)2 |
C.丙图装置可制得金属锰,用同样的装置可制得金属铬 |
D.丁图验证NaHCO3和Na2CO3热稳定性 |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硫和氯水均具有漂白性,混合使用效果更好 |
B.对滴有酚酞试液的CH3COONa溶液加热,溶液的颜色将变浅 |
C.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与使用有助于减少光化学烟雾的产生 |
D.用脱硫处理的煤代替原煤做燃料可以有效减少空气中CO2气体的含量 |
下列由相关实验现象所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C12、SO2均能使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说明二者均有漂白性 |
B.“水滴石穿”是因为溶解了CO2的雨水与CaCO3作用生成Ca(HCO3)2 |
C.CuSO4?5H2O遇浓硫酸颜色变白,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
D.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SO42- |
下列对化学实验现象的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 事实 | 解释或结论 |
A | 常温下,向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BaSO4粉末,过滤,向洗净的沉淀中加稀盐酸,产生气泡 | 常温下: Ksp(BaCO3)>Ksp(BaSO4) |
B | 盐酸与亚硫酸钠反应,生成使品红试液褪色的气体 | 非金属性:Cl> S |
C | 滴有酚酞的NaHCO3溶液呈浅红色,微热后红色加深 | NaHCO3分解生成了Na2CO3,碱性增强 |
D | 光束通过Al(OH)3胶体时会发生丁达尔效应 | 胶体粒子的直径为1nm~100 n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