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对实验Ⅰ~Ⅳ的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A.实验Ⅰ:液体分层,下层呈无色 |
B.实验Ⅱ:烧杯中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溶解 |
C.实验Ⅲ:试管中溶液出现红色沉淀物 |
D.实验Ⅳ:放置一段时间后,饱和CuSO4溶液中出现蓝色晶体 |
D
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应为上层无色。B选项,烧杯中出现白色沉淀,但沉淀不会溶解。C选项,出现红色溶液,并非沉淀。D选项,正确。
考点:化学实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下列有关试剂的保存方法,错误的是
A.浓硝酸保存在无色玻璃试剂瓶中 |
B.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橡皮塞的玻璃试剂瓶中 |
C.少量的钠保存在煤油中 |
D.新制的氯水通常保存在棕色玻璃试剂瓶中 |
2013年6月20日,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成功举行,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的物理现象。若在天宫一号中进行以下实验,其中最难完成的是( )
A.将金粉和铜粉混合 | B.将牛奶加入水中混合 |
C.蒸发食盐水制取食盐晶体 | D.用漏斗、滤纸过滤除去水中的泥沙 |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 |
B.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 |
C.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 |
D.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 |
NaOH、KOH等碱性溶液可以贮存在下列哪种试剂瓶中( )
A.具有玻璃塞的细口瓶 | B.具有玻璃塞的广口瓶 |
C.带滴管的滴瓶 | D.具有橡胶塞的细口瓶 |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序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目的 |
A | 浓、稀HNO3分别与Cu反应 | 比较浓、稀HNO3的氧化性强弱 |
B | 向盛有1mL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滴加NaCl溶液,至不再有沉淀生成,再向其中滴加Na2S溶液 | 说明一种沉淀能转化为另一种溶解度更小的沉淀 |
C | 测定等浓度的HCl、HNO3两溶液的pH | 比较Cl、N的非金属性强弱 |
D | 室温下,分别向2支试管中加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Na2S2O3溶液,再分别加入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稀硫酸 | 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几个实验,其中正确的为
A.实验室从海带提取单质碘的方法是:取样灼烧溶解过滤萃取 |
B.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先称量或量取物质,再溶解或稀释,并将溶液转移至容量瓶,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继续往容量瓶中加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 |
C.“中和滴定”实验中,容量瓶和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即可使用,滴定管和移液管用蒸馏水洗净后,必须润洗后方可使用 |
D.欲检验SO2中是否混有CO2,可将该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若品红溶液不褪色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混有CO2 |
利用实验器材(规格和数量不限),能完成相应实验的一项是( )
| 实验器材(省略夹持装置) | 相应实验 |
A | 烧杯、玻璃棒、蒸发皿 | 硫酸铜溶液的浓缩结晶 |
B |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滤纸 | 用盐酸除去硫酸钡中的少量碳酸钡 |
C |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 | 用固体氯化钠配制0.5mol/L的溶液 |
D |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分液漏斗 | 用溴水和CCl4除去NaBr溶液中的少量NaI |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易燃试剂与强氧化性试剂分开放置并远离火源 |
B.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 |
C.在50 mL量筒中配制0.1000 mol·L-1碳酸钠溶液 |
D.金属钠着火时,用细沙覆盖灭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