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9.铜及其化合物一般都具有特征的颜色,例如Cu、Cu2O 呈红色,CuO呈黑色,CuSO4•5H2O 呈蓝色等.研究性学习小组甲为检测实验室用H2 还原CuO 所得红色固体中是否含有Cu2O 进行了认真的探究.
Ⅰ.查阅资料:
①Cu2O 属于碱性氧化物; ②高温灼烧 CuO 生成 Cu2O;
③Cu2O 在酸性条件下能发生下列反应:Cu2O+2H+=Cu+Cu2++H2O.
Ⅱ.设计实验方案:
方案1:取该红色试样溶于足量的稀硝酸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方案2:取该红色试样溶于足量的稀硫酸中,观察溶液是否呈蓝色
方案3:称得干燥坩埚的质量为a g,取红色试样置于坩埚中称得总质量为b g,在空气中高温灼烧至质量恒定,称得最后总质量为c g.
(1)请你评价方案1 和方案2.如果你认为方案合理,请简述其化学原理;如果你认为该方案不合理,请简述原因.
方案1:不合理,因为铜和氧化亚铜均可溶于稀硝酸形成蓝色溶液.
方案2:合理,因为氧化亚铜与稀硫酸生成Cu和Cu2+,导致溶液呈蓝色.
(2)方案3 中,若确认红色粉末中含有Cu2O,则a、b、c 应符合的数学的关系为c<$\frac{9b-a}{8}$,该实验方案最少得进行4次称量.
Ⅲ.研究性学习小组乙,设计了新的探究方案,拟通过干燥管中CuSO4 是否变蓝判断红色固体中是否含有Cu2O,装置如图所示.
(3)相关的离子方程式为:Zn+2H+=Zn2++H2↑.
(4)简述该探究方案中,检验气体发生装置气密性的方法(简要说明操作、现象和结论)关闭活塞,从长颈漏斗向试管中注入一定量的水,使漏斗内液面高于试管内液面,静置后若漏斗内液面不下降,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液面下降,则装置漏气.
(5)为确保探究的科学、合理、安全,你认为实验中还应采取的措施有:ABC (填序号)
A.在氢气发生器与硬质玻璃管之间加一个干燥装置
B.加热前先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C.在盛有硫酸铜的干燥管后再连接一个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

分析 Ⅱ.(1)铜和氧化亚铜都能和硝酸生成Cu2+;氧化亚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u和Cu2+,金属铜和稀硫酸不反应;
(2)根据铜元素守恒计算得出正确结论;
Ⅲ.(3)Zn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4)根据大气压强原理来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5)根据水的存在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来回答判断.

解答 解:Ⅱ.(1)铜和氧化亚铜都能和硝酸反应生成Cu2+,故方案1不合理;氧化亚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u和Cu2+,金属铜和稀硫酸不反应,故方案2合理,
故答案为:不合理,因为铜和氧化亚铜均可溶于稀硝酸形成蓝色溶液;合理,因为氧化亚铜与稀硫酸生成Cu和Cu2+,导致溶液呈蓝色;
(2)根据铜元素守恒,
则2Cu~Cu2
 128 144
  b-a c-a,$\frac{128}{144}=\frac{b-a}{c-a}$,解得c=$\frac{9b-a}{8}$,故若红色粉末中含有Cu2O,则a、b与c的应符合的数学关系式为c<$\frac{9b-a}{8}$,
在空气中高温灼烧至质量恒定,这一步骤至少需称量2次,加上前面的2次称量,故该实验方案最少得进行4次称量,
故答案为:c<$\frac{9b-a}{8}$,4;
Ⅲ.(3)Zn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离子方程式为Zn+2H+=Zn2++H2↑;
故答案为:Zn+2H+=Zn2++H2↑;
(4)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关闭活塞,从长颈漏斗向试管中注入一定量的水,使漏斗内液面高于试管内液面,静置后若漏斗内液面不下降,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液面下降,则装置漏气,
故答案为:关闭活塞,从长颈漏斗向试管中注入一定量的水,使漏斗内液面高于试管内液面,静置后若漏斗内液面不下降,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液面下降,则装置漏气;
(5)根据硫酸铜是否变蓝判断是否含有氧化亚铜时,要注意水的干扰因素,所以制取的氢气要干燥,可以在氢气发生器与硬质玻璃管之间加一个干燥装置,并且要将空气中的水的干扰排除,可以在盛有硫酸铜的干燥管后再连接一个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实验前要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净,防止干扰,
故答案为:ABC.

点评 本题是一道探究物质组成和实验方案设计的综合性试题,要求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0.某校课外小组为测定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进行了下列相关实验.
方案Ⅰ.甲组同学用沉淀分析法,按如图1所示的实验流程进行实验:

(1)实验时,过滤操作中,除了烧杯、漏斗外,还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为玻璃棒.
(2)检验沉淀B已洗净操作是取少许最后一次滤出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先加硝酸酸化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若不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沉淀已经洗净,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沉淀没有洗净.
(3)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托盘天平至少使用4  次.
(4)若实验中测得样品质量为mg,沉淀质量为ng,则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frac{106n}{197m}×100%$.
方案Ⅱ.乙组同学的主要实验(如图2)

按如图3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5)该实验中装置B盛放的物质是浓硫酸,分液漏斗中不能 (填“能”或“不能”)用盐酸代替稀硫酸进行实验.
(6)在C中装碱石灰来吸收净化后的气体.
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越大,则实验中吸收净化后气体的干燥管在充分吸收气体前后的质量差越小.(填“越大”、“越小”或“不变化”)
②D装置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以确保前一个干燥管中质量增加量的准确 性.
(7)有的同学认为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在反应前后都要通入N2(如图4),反应后通入N2的目的是将B、C装置中的残留二氧化碳全部驱入D装置的碱石灰中减小实验误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