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0.关于SO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SO2的摩尔质量是64g | |
B. | 常温常压下,64gSO2中所含的分子数约为6.02×1023个 | |
C. | 1molSO2的质量是64g/mol | |
D. | 常温常压下,1molSO2的体积为22.4L |
分析 A、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的质量,单位为g/mol;
B、依据n=$\frac{m}{M}$=$\frac{N}{{N}_{A}}$计算;
C、质量单位为g;
D、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
解答 解:A、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的质量,单位为g/mol,SO2的摩尔质量是64g/mol,故A错误;
B、依据n=$\frac{m}{M}$=$\frac{N}{{N}_{A}}$计算,64gSO2物质的量=$\frac{64g}{64g/mol}$=1mol,所含的分子数约为6.02×1023个,故B正确;
C、质量单位为g,1molSO2的质量是64g,故C错误;
D、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常温常压下,1molSO2的体积不是22.4L,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质量和单位的分析判断,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较简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0.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1L 0.1mol/L Fe(SCN)3中含有0.1mol的Fe3+ | |
B. | 1.8g的NH4+中含有的电子数和质子数均为0.1NA | |
C. | 电解硫酸钠溶液,当溶液的质量减少3.6g时,外电路转移的电子数为0.4 NA | |
D. | 67.2 LNO2与水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
1.根据元素性质周期表递变规律,下列判断均正确的是( )
A. | 酸性:HClO4>HBrO4>HIO4 碱性:NaOH>KOH>RbOH | |
B. | 原子半径:Na>O>F 离子半径:Na+>O2->F- | |
C. | 稳定性:HF>H2O>H2S 还原性:HCl<H2S<PH3 | |
D. | 还原性:Na>Mg>Al 氧化性:P>S>Cl2 |
18.下列对化学知识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 H2与T2互为同位素 | B. | 氯化钠、硫酸钡都属于强电解质 | ||
C. | 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共价键 | D. | SO2、CO均属于酸性氧化物 |
15.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HO-CH2-CH═CH-COOH,现有①氯化氢、②溴水、③纯碱溶液、④乙醇、⑤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试根据该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判断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其反应的物质是( )
A. | 只有②④⑤ | B. | 只有①③④ | C. | 只有①②③⑤ | D. | ①②③④⑤ |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盐酸时有气体产生 ②浓硫酸可用于干燥氢气、碘化氢等气体,但不能干燥氨气、二氧化氮气体 ③Na2O2与水反应,红热的Fe与水蒸气反应均能生成碱 ④玻璃、水泥、水晶项链都是硅酸盐制品 ⑤浓硫酸与铜反应既体现了其强氧化性又体现了其酸性 ⑥氢氧化铁胶体与氯化铁溶液分别蒸干灼烧得到相同的物质.
①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盐酸时有气体产生 ②浓硫酸可用于干燥氢气、碘化氢等气体,但不能干燥氨气、二氧化氮气体 ③Na2O2与水反应,红热的Fe与水蒸气反应均能生成碱 ④玻璃、水泥、水晶项链都是硅酸盐制品 ⑤浓硫酸与铜反应既体现了其强氧化性又体现了其酸性 ⑥氢氧化铁胶体与氯化铁溶液分别蒸干灼烧得到相同的物质.
A. | ①④⑤ | B. | ①⑤⑥ | C. | ②③④ | D. | ④⑤⑥ |
19.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frac{c(CO)c({H}_{2}O)}{c(C{O}_{2})c({H}_{2})}$;
(2)该反应为吸热(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下列说法中能说明该反应达平衡状态的是B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c(CO)=c(CO2)
E、化学平衡常数K不变 F、单位时间内生成CO的分子数与生成H2O的分子数相等
(4)某温度下,各物质的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试判此时的温度为830℃.
t℃ | 700 | 800 | 830 | 1000 | 1200 |
K | 0.6 | 0.9 | 1.0 | 1.7 | 2.6 |
(1)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frac{c(CO)c({H}_{2}O)}{c(C{O}_{2})c({H}_{2})}$;
(2)该反应为吸热(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下列说法中能说明该反应达平衡状态的是B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c(CO)=c(CO2)
E、化学平衡常数K不变 F、单位时间内生成CO的分子数与生成H2O的分子数相等
(4)某温度下,各物质的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试判此时的温度为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