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Ⅰ弱电解质电离情况可以用电离度和电离平衡常数表示,下表是常温下几种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a)和弱碱的电离平衡常数(Kb),请回答下面问题:
酸或碱 电离平衡常数(Ka或Kb
CH3COOH 1.8×10-3
HNO3 4.6×10-4
HCN 5×10-10
HClO 3×10-8
NH3?H2O 1.8×10-5
(1)CH3COONH4的水溶液呈
中性
中性
(选填“酸性”、“中性”或“碱性”),理由是
醋酸铵溶于水后,根据表1中的电离平衡常数,醋酸根结合氢离子和铵根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生成弱电解质的程度一样,导致溶液中C(OH-)=C(H+
醋酸铵溶于水后,根据表1中的电离平衡常数,醋酸根结合氢离子和铵根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生成弱电解质的程度一样,导致溶液中C(OH-)=C(H+
.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是
C(CH3COO-)=C(Na+)>C(OH-)=C(H+
C(CH3COO-)=C(Na+)>C(OH-)=C(H+

Ⅱ温度t℃时,某NaOH稀溶液中c(H+)=10-amol/L,c(OH-)=10-bmol/L,已知a+b=12,请回答下列问题
(2)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KW=
12
12

(3)该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10-b
10-b
mol/L.该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是
10-a
10-a
mol/L.
(4)给该NaOH溶液加热,pH=
减小
减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该温度下若a=8,要中和该NaOH溶液500mL,需pH=2的盐酸溶液的体积为
5mL
5mL
分析:I.(1)根据酸、碱的电离平衡常数知,相同温度下,醋酸和氨水的电离平衡常数相等,即其电离程度相等,铵根离子和醋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相等,导致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和氢离子浓度相等,溶液呈中性,醋酸铵溶液中,盐的电离为主,水的电离为次;
II.(2)溶液中的离子积Kw=C(H+)×c(OH-)=10-a×10-b=10-(a+b)=10-12
(3)该NaOH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NaOH)=c(OH-)=10-bmol/L;依据溶液中的离子积Kw=C(H+)×c(OH-)=10-12;该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为10-a
(4)给该NaOH溶液加热,促进水的电离,溶液中存在离子积常数,离子积常数增大,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是碱的氢氧根离子浓度不变,氢离子浓度增大,所以溶液PH减小;
(5)根据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相等计算.
解答:解:(1)通过以上分析知,铵根离子和醋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相等,导致溶液中C(OH-)=C(H+),溶液呈中性,根据电荷相等知,溶液中C(CH3COO-)=C(Na+),溶液中水的电离是微弱的,所以C(CH3COO-)>C(OH-),则醋酸铵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是C(CH3COO-)=C(Na+)>C(OH-)=C(H+);
故答案为:中性;醋酸铵溶于水后,根据表1中的电离平衡常数,醋酸根结合氢离子和铵根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生成弱电解质的程度一样,导致溶液中C(OH-)=C(H+);C(CH3COO-)=C(Na+)>C(OH-)=C(H+);
II.(2)溶液中的离子积Kw=C(H+)×c(OH-)=10-a×10-b=10-(a+b)=10-12;故答案为:10-12
(3)该NaOH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NaOH)=c(OH-)=10-bmol/L;依据溶液中的离子积Kw=C(H+)×c(OH-)=10-12;该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为10-a
故答案为:10-b mol/L;10-amol/L;
(4)给该NaOH溶液加热,促进水的电离,溶液中存在离子积常数,离子积常数增大,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是碱的氢氧根离子浓度不变,氢离子浓度增大,所以溶液PH减小;
故答案为:减小;
(5)完全中和时,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相等,a=8,则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001mol/L,中和该NaOH溶液500mL,需pH=2的盐酸溶液体积=
0.0001mol/L×0.5L
0.01mol/L
=5mL,
故答案为:5mL.
点评:本题考查了水溶液中的离子积常数应用,溶液PH计算应用,关键是离子积常数随温度变化,题目较简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用实验确定某酸HA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且改变条件平衡发生移动.实验方案如下:
甲:取纯度相同,质量、大小相等的锌粒于两只试管中,同时加入0.1mol?L-1的 HA、HCl溶液各10mL,按图1装好,观察现象;
乙:①用pH计测定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1HA和HCl溶液的pH;
②再取0.1mol?L-1的HA和HCl溶液各2滴(1滴约为
125
mL)分别稀释至100mL,再用pH计测其pH变化
(1)乙方案中说明HA是弱电解质的理由是:测得0.1mol?L-1的HA溶液的pH
1(填“>”、“<”或“=”);甲方案中,说明HA是弱电解质的实验现象是:
B
B

A.加入HCl溶液后,试管上方的气球鼓起快
B.加入HA溶液后,试管上方的气球鼓起慢
C.加入两种稀酸后,两个试管上方的气球同时鼓起,且一样大
(2)乙同学设计的实验第
步,能证明改变条件弱电解质平衡发生移动.甲同学为了进一步证明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移动的情况,设计如下实验:
①使HA的电离程度和c(H+)都减小,c(A-)增大,可在0.1mol?L-1的HA溶液中,选择加入
A
A
试剂(选填“A”“B”“C”“D”,下同);
②使HA的电离程度减小,c(H+)和c(A-)都增大,可在0.1mol?L-1的HA溶液中,选择加入
D
D
试剂.
A.NaA固体(可完全溶于水)
B.1mol?L-1NaOH溶液
C.1mol?L-1H2SO4         
D.2mol?L-1HA
(3)pH=1的两种酸溶液A、B各1mL,分别加水稀释到1000mL,其pH与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AE
AE

A.两种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B.稀释后,A酸溶液的酸性比B酸溶液弱
C.若a=4,则A是强酸,B是弱酸
D.若1<a<4,则A、B都是弱酸
E.稀释后A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B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小.
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用实验确定某酸HA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且改变条件平衡发生移动.实验方案如下:
甲:取纯度相同,质量、大小相等的锌粒于两只试管中,同时加入0.1mol?L-1的 HA、HCl溶液各10mL,按图1装好,观察现象
乙:①用pH计测定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1HA和HCl溶液的pH;
②再取0.1mol?L-1的HA和HCl溶液各2滴(1滴约为1/20mL)分别稀释至100mL,再用pH计测其pH变化
(1)乙方案中说明HA是弱电解质的理由是:测得0.1mol?L-1的HA溶液的pH
1(填“>”、“<”或“=”);甲方案中,说明HA是弱电解质的实验现象是:
B
B

A.加入HCl溶液后,试管上方的气球鼓起快
B.加入HA溶液后,试管上方的气球鼓起慢
C.加入两种稀酸后,两个试管上方的气球同时鼓起,且一样大
(2)乙同学设计的实验第
步,能证明改变条件弱电解质平衡发生移动.甲同学为了进一步证明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移动的情况,设计如下实验:①使HA的电离程度和C(H-)都减小,C(A-)增大,可在0.1mol.L-2的HA溶液中,选择加入
A
A
试剂(选填“A”“B”“C”“D”.下同);②使HA的电离程度减小,C(H-)和C(A-)都增大,可在0.1mol.L-2的HA溶液中,选择加入
D
D
试剂.
A.NaA固体(可完全溶于水)    B.1mol.L-2NaOH溶液     C.1mol.L-2H2SO2     D.2mol.L-2-HA
(3)pH=1的两种酸溶液A、B各1mL,分别加水稀释到1000mL,其pH与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A
A

A.两种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B.稀释后,A酸溶液的酸性比B酸溶液弱
C.若a=4,则A是强酸,B是弱酸
D.若1<a<4,则A、B都是弱酸.

(8分)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用实验确定某酸HA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且改变条件平衡发生移动。实验方案如下:

    甲:①准确配制0.1mol·L-1的HA、HCl溶液各100mL;

    ②取纯度相同,质量、大小相等的锌粒放入两只试管中,同时加入0.1mol·L-1的HA、HCl溶液各100mL,按上图装好,观察现象。

乙:①用pH计测定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1的HA和HCl溶液的pH;

②再取0.1mol·L-1的HA和HCl溶液各2滴(1滴约为)分别稀释至100mL,

再用pH计测其pH变化。

   (1)乙方案中说明HA是弱电解质的理由是,测得0.1mol·L-1的HA溶液的pH    1(填“>”“<”或“=”);甲方案中,说明HA是弱电解质的实验现象是     

                 A.装HCl的试管中放出的氢气速率大

                 B.装HA溶液的试管中放出氢气的速率大

                 C.两个试管中产生气体速率一样大

   (2)乙同学设计的实验第②步,能证明改变条件解质平衡发生移动。加水稀释,弱酸HA的电离程度        (填“增大、减小、不变”)

   (3)甲同学为了进一步证明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移动的情况,设计如下实验:使HA的电离程度和c(H+)都减小,c(A)增大,可在0.1mol·L-1的HA溶液中,选择加入            试剂。

             A.NaA固体(可完全溶于水)        B.1mol·L-1NaOH溶液

             C.1mol·L-1H2SO4                                                         D.2mol·L-1HA

   (4)pH=1的两种酸溶液A、B各1mL,分别加水稀释到1000mL,其pH与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A.若a=4,则A是强酸,B是弱酸

             B.若,则A、B都是弱酸

             C.两种酸溶液的物质的量尝试一定相等

             D.稀释后,A溶液的酸性比B溶液弱

 

Ⅰ.描述弱电解质电离情况可以用电离度(电离度:一定条件下,当弱电解质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已电离的电解质分子数占原电解质分子总数的百分数)和电离平衡常数表示,下表1是常温下几种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a)和弱碱的电离平衡常数(Kb),表2是常温下几种难(微)溶物的溶度积常数(Ksp)。
请回答下面问题:
⑴下列能使醋酸溶液中CH3COOH的电离度增大,而电离常数不变的操作是_______(填序号)。
A.升高温度     B.加水稀释     C.加少量的CH3COONa固体       D.加少量冰醋酸
⑵CH3COONH4的水溶液呈______(选填“酸性”、“中性”、“碱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工业中常将BaSO4转化为BaCO3后,再将其制成各种可溶性的钡盐(如:BaCl2)。具体做法是用饱和的纯碱溶液浸泡BaSO4粉末,并不断补充纯碱,最后BaSO4转化为BaCO3。现有足量的BaSO4悬浊液,在该悬浊液中加纯碱粉末并不断搅拌,为使c(SO42- )达到0.0l mol/L以上,则溶液中c(CO32- )应≥_______ mol/L。
Ⅱ.化学在能源开发与利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甲醇、乙醇、二甲醚(CH3OCH3)等都是新型燃料。
⑴乙醇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和液体燃料,可以利用下列反应制取乙醇。
2CO2(g)+6H2(g)CH3CH2OH(g)+3H2O(g)  △H=a kJ/mol 在一定压强下,测得上述反应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
①上述反应的 a_______0(填“大于”或“小于”)。
②在一定温度下,提高氢碳(即n(H2)/n(CO2) )比,平衡常数K值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对生成乙醇______(填“有利”或“不利”)。
⑵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的CO和H2,同样可制得乙醇(可逆反应)。该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①写出CO和H2制备乙醇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②在一定温度下,向上述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CO、3 mol H2及固体催化剂,使之反应。平衡时,反应产生的热量为Q kJ,若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向上述密闭容器中加入4 mol CO、
12 mol H2及固体催化剂,平衡时,反应产生的热量为w kJ,则w的范围为___________。
⑶二甲醚(CH3OCH3)被称为21世纪的新型燃料,具有清洁、高效的优良性能。以二甲醚、空气、氢氧化钾溶液为原料,石墨为电极可构成燃料电池,其工作原理与甲烷燃料电池原理相类似。该电池中负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
Ⅰ.描述弱电解质电离情况可以用电离度(电离度:一定条件下,当弱电解质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已电离的电解质分子数占原电解质分子总数的百分数)和电离平衡常数表示,下表1是常温下几种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a)和弱碱的电离平衡常数(Kb),表2是常温下几种难(微)溶物的溶度积常数(Ksp)。
请回答下面问题:
⑴下列能使醋酸溶液中CH3COOH的电离度增大,而电离常数不变的操作是_______(填序号)。
A.升高温度     B.加水稀释     C.加少量的CH3COONa固体       D.加少量冰醋酸
⑵CH3COONH4的水溶液呈______(选填“酸性”、“中性”、“碱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工业中常将BaSO4转化为BaCO3后,再将其制成各种可溶性的钡盐(如:BaCl2)。具体做法是用饱和的纯碱溶液浸泡BaSO4粉末,并不断补充纯碱,最后BaSO4转化为BaCO3。现有足量的BaSO4悬浊液,在该悬浊液中加纯碱粉末并不断搅拌,为使c(SO42- )达到0.0l mol/L以上,则溶液中c(CO32- )应≥_______ mol/L。
Ⅱ.化学在能源开发与利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甲醇、乙醇、二甲醚(CH3OCH3)等都是新型燃料。
⑴乙醇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和液体燃料,可以利用下列反应制取乙醇。
2CO2(g)+6H2(g)CH3CH2OH(g)+3H2O(g)  △H=a kJ/mol 在一定压强下,测得上述反应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
①上述反应的 a_______0(填“大于”或“小于”)。
②在一定温度下,提高氢碳(即n(H2)/n(CO2) )比,平衡常数K值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对生成乙醇______(填“有利”或“不利”)。
⑵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的CO和H2,同样可制得乙醇(可逆反应)。该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①写出CO和H2制备乙醇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②在一定温度下,向上述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CO、3 mol H2及固体催化剂,使之反应。平衡时,反应产生的热量为Q kJ,若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向上述密闭容器中加入4 mol CO、
12 mol H2及固体催化剂,平衡时,反应产生的热量为w kJ,则w的范围为___________。
⑶二甲醚(CH3OCH3)被称为21世纪的新型燃料,具有清洁、高效的优良性能。以二甲醚、空气、氢氧化钾溶液为原料,石墨为电极可构成燃料电池,其工作原理与甲烷燃料电池原理相类似。该电池中负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