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图是用于干燥、收集并吸收多余气体的装置,下列方案正确的是
选项 | X | 收集气体 | Y |
A | 碱石灰 | 氯化氢 | 水 |
B | 碱石灰 | 氨气 | 水 |
C | 氯化钙 | 二氧化硫 | 氢氧化钠 |
D | 氯化钙 | 一氧化氮 | 氢氧化钠 |
C
解析试题分析:A、氯化氢是酸性气体,不能用碱石灰干燥,A不正确;B、氨气密度小于空气,应该是短口进,长口出,B不正确;C、二氧化硫是酸性气体,能用氯化钙干燥,且二氧化硫的密度大于空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正确;D、一氧化氮极易被空气氧化生成二氧化氮,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D不正确,答案选C。
考点:考查气体制备、收集的有关判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化学学习中,有关物质性质的学习离不开实验,请阅读下列对应的内容,并按要求完成填空
(1)实验室经常用烧杯进行性质实验研究,如图所示装置及下表中试剂,过一段时间
实验编号 | ①中的物质 | ②中的物质 |
1 | 淀粉碘化钾溶液 | 浓硝酸 |
2 | 酚酞溶液 | 浓硫酸 |
3 | 氯化铝溶液 | 浓氨水 |
4 | 湿润的红纸 | 饱和氯水 |
实验1、2、3、4烧杯①中的现象分别是 , , , ,
(2)用下图装置:废铜屑制硝酸铜,反应结束后,广口瓶内的溶液中,除了含有NaOH外,还有____(填写化学式)
(3)浓氨水通常可以用于实验室快速制取氨气及其相关实验的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要测定生成的NH3的体积,则必须选择的装置是 (填装置序号),装置中所盛试剂应具有的性质是 .收集干燥的NH3,收集装置应选择(填装置序号) ,理由是 .
②向浓CaCl2溶液中先通入NH3再通入CO2气体可制纳米级(粒子直径在1—10nm之间)碳酸钙,试写出制纳米级碳酸钙的离子方程式 。
(4)下图是苯与溴发生反应并进行产物检验的反应装置
实验装置中的冷凝管“左低右高”的放置目的是____________,整套实验装置中能防止倒吸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_(填装置序号)
对于固体硫化钠露置在空气中的变化,有如下假设:
假设①:固体硫化钠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单质硫。
假设②:固体硫化钠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亚硫酸钠。
假设③:固体硫化钠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硫酸钠。
为了探究固体硫化钠露置在空气中究竟有怎样的变化,某化学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从试剂瓶中取出固体硫化钠样品,放在研钵中研碎。
②将研钵中的样品露置在空气中两天。
③从研钵中取出一药匙样品放在试管中,加入盐酸,试样全部溶解,得到澄清溶液,并放出大量气泡。
④立即加塞,用力振荡,产生浑浊,且气泡的量大大减少。
(5)解释加塞振荡后产生浑浊,且气泡大量减少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
(6)如果要验证③是否成立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实验装置图(有些图中部分夹持仪器未画出)不能达到其实验目的的是
A.证明酸性:盐酸>碳酸>苯酚 | B.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 |
C.石油分馏 | D.实验室制取硝基苯 |
下列实验装置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以NH4Cl为原料,装置①可用于实验室制备少量NH3 |
B.装置②装满水后由b口进气可收集H2、NO等气体 |
C.装置③可用于制取、收集NO2 |
D.装置④可用于除去Cl2中的HCl |
① ② ③ ④
下列实验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用图①装置制取并收集氨气 | B.用图②装置制取和收集乙烯 |
C.用图③装置将海带灼烧成灰 | D.用图④装置制取乙酸乙酯 |
下列方法中,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是
A.将烧瓶中的浓氨水加热 |
B.将分液漏斗中的浓氨水滴入装有生石灰的烧瓶中 |
C.在烧瓶中将熟石灰和氯化铵混合,加水调成泥状后加热 |
D.加热试管中的氯化铵固体 |
仅用下表提供的仪器和药品,就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编号 | 仪器 | 药品 | 实验目的 |
A | 托盘天平(带砝码)、250mL容量瓶、量筒、烧杯、药匙、玻玻棒 | NaOH固体、蒸馏水 | 配制25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 |
B | 分液漏斗、锥形瓶、导管及橡皮塞 | 稀硫酸、碳酸钠、硅酸钠溶液 | 证明非金属性;S>C>Si |
C | 碱式滴定管、酸式滴定管、胶头滴管、铁架台(带铁夹)、锥形瓶 | 己知浓度的NaOH溶液、待测盐酸、蒸馏水、白纸 | 测定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
D | 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大试管、集气瓶、导管及橡皮塞 | 氯化铵 | 制取氨气 |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预测或装置的选用正确的是
A.用装置(Ⅰ)加热草酸晶体获取某些气体(草酸晶体的熔点101.5 ℃,分解温度约为150 ℃) |
B.用装置(Ⅱ)进行实验时,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 |
C.用装置(Ⅲ)进行实验时,广口瓶内先有浅红棕色气体出现后又变为无色,且不会产生空气污染 |
D.用装置(Ⅳ)分离溴苯和苯的混合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