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该学生盛装标准液的仪器和指示剂选用正确的一组是
序号 | 选用指示剂 | 选用滴定管 |
A | 石蕊 | (乙) |
B | 甲基橙 | (甲) |
C | 酚酞 | (甲) |
D | 酚酞 | (乙) |
a.用酸式滴定管取盐酸溶液25.00mL,注入锥形瓶中,加入指示剂.
b.用蒸馏水洗干净滴定管.
c.用待测定的溶液润洗酸式滴定管.
d.取下碱式滴定管用标准的NaOH溶液润洗后,将标准液注入碱式滴定管刻度“0”以上2~3cm处,再把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液面至刻度“0”或“0”刻度以下.
e.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f.另取锥形瓶,再重复操作一次.
g.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下面,瓶下垫一张白纸,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直至滴定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所在刻度.
(3)若采用(1)选择进行实验,滴定终点为
(4)已知滴定管中装有浓度为0.1120mol/L的氢氧化钠.逐滴加入到装有盐酸溶液的锥形瓶中.开始时读数及恰好反应时氢氧化钠溶液的读数见表.
实验编号 |
待测盐酸溶液体积(mL) |
滴定开始读数(mL) |
滴定结束读数(mL) |
① |
25.00 |
0.00 |
23.80 |
② |
25.00 |
1.00 |
24.78 |
③ |
25.00 |
0.22 |
24.04 |
(5)下面操作会导致待测盐酸的浓度偏大的是
a.其它操作均正确,滴定终点读数时,仰视滴定管的刻度
b.盛装待测液的锥形瓶用水洗后未用所装待测液润洗
c.盛装待测液的酸式滴定管未用待测液润洗
d.盛装标准液的碱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液洗.
(2)中和滴定有检漏、洗涤、润洗、装液、滴定等操作;
(3)如溶液颜色变化且半分钟内不变色,可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4)先根据数据的有效性,3组数据均有效,然后求出3组数据平均消耗V(盐酸),接着根据盐酸和NaOH反应求出C(NaOH);
(5)根据c(待测)=
V(标准)×c(标准) |
V(待测) |
(2)中和滴定按照检漏、洗涤、润洗、装液、滴定等顺序操作,故答案为:e;b;c;a;g;
(3)当滴入最后一滴氢氧化钠溶液后,锥形瓶内最后溶液由无色突变为粉红色,且保持半分钟颜色不发生变化,故答案为:当滴入最后一滴氢氧化钠溶液后,锥形瓶内最后溶液由无色突变为粉红色,且保持半分钟颜色不发生变化;
(4)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分别为:23.80mL,23.78mL,23.82mL,氢氧化钠溶液的平均体积为23.80mL,
HCl+NaOH=NaCl+H2O
0.025L×c(HCl ) 0.02380L×0.1120mol/L
则c(HCl )=
0.02380L×0.1120mol/L |
0.025L |
故答案为:0.1066mol/L;
(5)a.其它操作均正确,滴定终点读数时,仰视滴定管的刻度,造成V(标准)偏大,根据c(待测)=
V(标准)×c(标准) |
V(待测) |
b.盛装待测液的锥形瓶用水洗后未用所装待测液润洗,待测液的物质的量不变,对V(标准)无影响,根据c(待测)=
V(标准)×c(标准) |
V(待测) |
c.盛装待测液的酸式滴定管未用待测液润洗,待测液的物质的量偏小,根据c(待测)=
V(标准)×c(标准) |
V(待测) |
d.盛装标准液的碱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液洗,标准液的浓度偏小,造成V(标准)偏大,根据c(待测)=
V(标准)×c(标准) |
V(待测) |
故选:a、d.
(8分)有一包NaHCO3和KHCO3的混合物样品。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其进行如下探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一定质量的混合物样品加入锥形瓶中,用针筒a分次注入一定体积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再用针筒b收集生成气体的体积(忽略针筒壁之间的摩擦)
(1)为了较准确地测量反应生成的CO2体积,必须保证整个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如果往锥形瓶中注入稀硫酸的体积为V1mL,充分反应后,针筒b中气体的读数为V2 mL,则反应中生成的CO2气体体积为 mL。
(2)某学生通过实验,测得如下数据(所用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矧),下列分析推理错误的是 。
|
50mL稀硫酸 |
50mL稀硫酸 |
50mL稀硫酸 |
m(混合物) |
9.2g |
15.7g |
27.6g |
V(CO2)(标况) |
2.24L |
3.36L |
3.36L |
①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5mol/L
②15.7 g混合物恰好与稀硫酸完全反应
③加入混合物9.2 g时稀硫酸未反应完
④计算出样品中NaHC03和KHC03物质的量之比为1:1
(3)某同学设计了另一种方案,其操作流程如下:
在转移溶液时,如果溶液转移不完全,则测得的混合物中NaHC03和KHC03物质的量之比 (选填“偏人”、“偏小”或“不变”)。
有一包NaHCO3和KHCO3的混合物样品。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其进行如下探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一定质量的混合物样品加入锥形瓶中,用针筒a分次注入一定体积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再用针筒b收集生成气体的体积(忽略针筒壁之间的摩擦)
(1)为了较准确地测量反应生成的CO2体积,必须保证整个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如果往锥形瓶中注入稀硫酸的体积为V1mL,充分反应后,针筒b中气体的读数为V2 mL,则反应中生成的CO2气体体积为 mL。
(2)某学生通过实验,测得如下数据(所用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矧),下列分析推理错误的是 。
50mL稀硫酸 | 50mL稀硫酸 | 50mL稀硫酸 | |
m(混合物) | 9.2g | 15.7g | 27.6g |
V(CO2)(标况) | 2.24L | 3.36L | 3.36L |
①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5mol/L
②15.7 g混合物恰好与稀硫酸完全反应
③加入混合物9.2 g时稀硫酸未反应完
④计算出样品中NaHC03和KHC03物质的量之比为1:1
(3)某同学设计了另一种方案,其操作流程如下:
在转移溶液时,如果溶液转移不完全,则测得的混合物中NaHC03和KHC03物质的量之比 (选填“偏人”、“偏小”或“不变”)。
(8分)有一包NaHCO3和KHCO3的混合物样品。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其进行如下探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一定质量的混合物样品加入锥形瓶中,用针筒a分次注入一定体积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再用针筒b收集生成气体的体积(忽略针筒壁之间的摩擦)
(1)为了较准确地测量反应生成的CO2体积,必须保证整个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如果往锥形瓶中注入稀硫酸的体积为V1mL,充分反应后,针筒b中气体的读数为V2 mL,则反应中生成的CO2气体体积为 mL。
(2)某学生通过实验,测得如下数据(所用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矧),下列分析推理错误的是 。
| 50mL稀硫酸 | 50mL稀硫酸 | 50mL稀硫酸 |
m(混合物) | 9.2g | 15.7g | 27.6g |
V(CO2)(标况) | 2.24L | 3.36L | 3.36L |
①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5mol/L
②15.7 g混合物恰好与稀硫酸完全反应
③加入混合物9.2 g时稀硫酸未反应完
④计算出样品中NaHC03和KHC03物质的量之比为1:1
(3)某同学设计了另一种方案,其操作流程如下:
在转移溶液时,如果溶液转移不完全,则测得的混合物中NaHC03和KHC03物质的量之比 (选填“偏人”、“偏小”或“不变”)。
(8分)有一包NaHCO3和KHCO3的混合物样品。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其进行如下探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一定质量的混合物样品加入锥形瓶中,用针筒a分次注入一定体积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再用针筒b收集生成气体的体积(忽略针筒壁之间的摩擦)
(1)为了较准确地测量反应生成的CO2体积,必须保证整个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如果往锥形瓶中注入稀硫酸的体积为V1mL,充分反应后,针筒b中气体的读数为V2 mL,则反应中生成的CO2气体体积为 mL。
(2)某学生通过实验,测得如下数据(所用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矧),下列分析推理错误的是 。
| 50mL稀硫酸 | 50mL稀硫酸 | 50mL稀硫酸 |
m(混合物) | 9.2g | 15.7g | 27.6g |
V(CO2)(标况) | 2.24L | 3.36L | 3.36L |
②15.7 g混合物恰好与稀硫酸完全反应
③加入混合物9.2 g时稀硫酸未反应完
④计算出样品中NaHC03和KHC03物质的量之比为1:1
(3)某同学设计了另一种方案,其操作流程如下:
在转移溶液时,如果溶液转移不完全,则测得的混合物中NaHC03和KHC03物质的量之比 (选填“偏人”、“偏小”或“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