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7.在密闭容器中,对于反应 N2+3H2?2NH3,在反应起始时 N2 和 H2分别为 1mol 和 3mol,当达到平衡时,N2的转化率为 30%,若以 NH3 为起始反应物,反应条件与上述反应相同,则NH3的起始的物质的量和它的转化率为( )A. | 4mol 35% | B. | 2mol 30% | C. | 2mol 70% | D. | 1mol 15% |
分析 从氨气开始进行化学反应,平衡时各组分的含量相同,二者为等效平衡:
若为恒温恒容,按化学计量数转化到左边满足n(N2)=1mol、n(H2)=3mol即可,根据原平衡时氢气转化率计算原平衡体系中氢气的物质的量,据此计算参加反应的氨气的物质的量,再根据转化率定义计算;
若为恒温恒压,按化学计量数转化到左边满足n(N2):n(H2)=1mol:3mol=1:3即可,n(N2):n(H2)=1:3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氨气的物质的量为任意值,氨气的转化率与恒温恒容条件下相同.
解答 解:从氨气开始进行化学反应,平衡时各组分的含量相同,二者为等效平衡:
若为恒温恒容,按化学计量数转化到左边满足n(N2)=1mol、n(H2)=3mol,氮气与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由方程式可知n(NH3)=2n(N2)=2×1mol=2mol,
原平衡时氮气转化率为30%,则原平衡体系中氮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1-30%)=0.7mol,故从氨气建立平衡生成的氮气为0.7mol,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氨气的物质的量为0.7mol×2=1.4mol,故从氨气建立等效平衡,氨气的转化率为$\frac{1.4mol}{2mol}$×100%=70%;
若为恒温恒压,按化学计量数转化到左边满足n(N2):n(H2)=1mol:3mol=1:3即可,n(N2):n(H2)=1:3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氨气的物质的量为任意值,氨气的转化率为70%,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计算,为高频考点,把握相同条件的理解、等效平衡的应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起始物质的量关系,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0.分子式为C9H18O2的有机物A有下列变化关系:
其中B、C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则B的分子式为( )
其中B、C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则B的分子式为( )
A. | C4H10O | B. | C4H8O2 | C. | C5H12O | D. | C5H10O2 |
17.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X处于不同周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X比Y多一个但比Z少一个,原子的电子层数X比Y、Z少一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原子半径的大小为:Z>Y>X>W | |
B. | 若X的单质为常见的非金属导体,则Y的简单离子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 | |
C. | 元素的非金属性:Y>Z | |
D. | 若Y、Z的核电荷数之和为X的4倍,则X、Z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前者低于后者 |
2.下列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电解精炼铜,阴极析出32g铜时,转移电子数一定大于NA | |
B. | 图中K与M相连时,向U形试管中滴加铁氰化钾溶液,会在铁棒附件看到蓝色沉淀 | |
C. | 金属铝很活泼,工业制备只能用电解熔融AlCl3的方法制备 | |
D. | 电镀铜,阴、阳极质量差值增大6.4g时,转移电子为0.1NA |
19.氨水和盐酸是常见的化学试剂,可将氨气(NH3)、氯化氢气体分别溶于水制得.
(1)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如图1中的A或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frac{\underline{\;\;△\;\;}}{\;}$CaCl2+2NH3↑+2H2O,NH3•H2O$\frac{\underline{\;\;△\;\;}}{\;}$NH3↑+H2O.
(2)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如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d→c→f→e→i(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3)小华为探究氨气溶于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设计并完成如表实验(填写表中空白):
(4)小明将滴有酚酞的稀氨水加热,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浅,原因可能是氨水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氨气和水,导致溶液碱性减弱,则溶液颜色变浅.
(5)小芳将滴有石蕊的稀盐酸加热,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为进一步研究,取稀盐酸分成2份:①未经加热;②加热煮沸一段时间后冷却,分别中和等量的氢氧化钠,消耗二者的质量:①>②,则稀盐酸经加热煮沸后浓度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为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小林设计了如图2方案:
你认为上述方案不合理(填“合理”或“不合理”),请分析:根据上述实验,加热煮沸无法除去溶液A中混有的过量氯化氢.改进方案:向含碳酸钠的氯化钠溶液中边逐滴加盐酸,边测定溶液的pH,至溶液呈中性即可(如合理,说明原因;如不合理,说明原因并设计改进方案).
(6)为研究氨气的还原性,小兰做了以下实验:
将(2)收集到的NH3充入注射器X中,硬质玻璃管Y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NO2(两端用夹子K1、K2夹好).在一定温度如图3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如图1中的A或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frac{\underline{\;\;△\;\;}}{\;}$CaCl2+2NH3↑+2H2O,NH3•H2O$\frac{\underline{\;\;△\;\;}}{\;}$NH3↑+H2O.
(2)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如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d→c→f→e→i(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3)小华为探究氨气溶于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设计并完成如表实验(填写表中空白):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及结论 |
将浸有酚酞溶液的滤纸干燥后,放入盛有干燥氨气的集气瓶中 | 无明显现象 |
将浸有酚酞溶液的滤纸湿润后,放入盛有干操氨气的集气瓶中 | 滤纸变红,说明氨气遇水形成溶液呈碱性 |
(5)小芳将滴有石蕊的稀盐酸加热,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为进一步研究,取稀盐酸分成2份:①未经加热;②加热煮沸一段时间后冷却,分别中和等量的氢氧化钠,消耗二者的质量:①>②,则稀盐酸经加热煮沸后浓度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为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小林设计了如图2方案:
你认为上述方案不合理(填“合理”或“不合理”),请分析:根据上述实验,加热煮沸无法除去溶液A中混有的过量氯化氢.改进方案:向含碳酸钠的氯化钠溶液中边逐滴加盐酸,边测定溶液的pH,至溶液呈中性即可(如合理,说明原因;如不合理,说明原因并设计改进方案).
(6)为研究氨气的还原性,小兰做了以下实验:
将(2)收集到的NH3充入注射器X中,硬质玻璃管Y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NO2(两端用夹子K1、K2夹好).在一定温度如图3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解释原因 |
打开K1,推动注射器活塞,使X中的气体缓慢充入Y管中 | ①Y管中Y管中红棕色气体慢慢变浅,最后褪为无色 |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8NH3+6NO2 $\frac{\underline{\;催化剂\;}}{\;}$7N2+12H2O |
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定,待装置恢复到室温 | Y管中有少量水珠 | 生成的气态水凝聚 |
打开K2 | ③Z中的NaOH溶液倒吸入Y管中 | ④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Y管内压强降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发生倒吸 |
16.将乙烯通入溴水中,发生反应的类型为( )
A. | 加成反应 | B. | 取代反应 | C. | 聚合反应 | D. | 置换反应 |
17.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元素代号 | X | Y | Z | W |
原子半径/pm | 160 | 143 | 70 | 66 |
主要化合价 | +2 | +3 | +5、+3、-3 | -2 |
A. | X、Y元素的金属性:X<Y | |
B. | 一定条件下,Z单质与W的常见单质直接生成ZW2 | |
C. | 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溶于稀氨水 | |
D. | Z、W元素的非金属性:Z<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