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3.下列物质所含原子数目最多的是(  )
A.0.3molSO3B.66gCO2C.1.204×1023个NH3D.4℃时18mLH2O.

分析 根据N=nNA可知,原子物质的量越大,含有原子数目越多,结合各个分子的构成解答.

解答 解:1个三氧化硫含有4个原子,0.3molSO3含有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2mol;
1个二氧化碳含有3个原子,66g二氧化碳含有原子的物质的量为$\frac{66g}{44g/mol}$×3=4.5mol;
1个氨气分子含有4个原子,1.204×1023个NH3含有原子的物质的量为$\frac{1.204×1{0}^{23}}{6.02×1{0}^{23}mo{l}^{-1}}$×4=0.8mol;
4℃时 18mL 水的质量为18mL×1g/mL=18g,其物质的量为1mol,1个水分子含有3个原子,所以18g水分子含有3mol原子;
所以含有原子数最多的是66gCO2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有关计算,侧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注意掌握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有关计算.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4.实验室制备苯乙酮的化学方程式为:

制备过程中还有CH3COOH+AlCl3→CH3COOAlCl2+HCl↑等副反应.
主要实验装置和步骤如下:

(I)合成:在三颈瓶中加入20g无水AlCl3和30mL无水苯.为避免反应液升温过快,边搅拌边慢慢滴加6mL乙酸酐和10mL无水苯的混合液,控制滴加速率,使反应液缓缓回流.滴加完毕后温度控制在90℃加热回流1小时.
(Ⅱ)分离与提纯:
①边搅拌边慢慢滴加一定量浓盐酸与冰水混合液,分离得到有机层
②水层用苯萃取,分液
③将①②所得有机层合并,洗涤、干燥、蒸去苯,得到苯乙酮粗产品
④蒸馏粗产品得到苯乙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干燥管;装置b的作用:吸收HCl气体.
(2)合成过程中要求无水操作,理由是防止三氯化铝和乙酸酐水解.
(3)若将乙酸酐和苯的混合液一次性倒入三颈瓶,可能导致AD.
A.反应太剧烈B.液体太多搅不动C.反应变缓慢D.副产物增多
(4)为便于控制加热回流的温度,最好将采用方式水浴加热.
(5)分离和提纯操作②的目的是把溶解在水中的苯乙酮提取出来以减少损失.该操作中是否可改用乙醇萃取?否(填“是”或“否”),原因是乙醇能与水互溶.
(6)分液漏斗使用前须检漏并洗净备用.萃取时,先后加入待萃取液和萃取剂,经振摇并放气后,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卷上静置片刻,分层.分离上下层液体时,应先打开分液漏斗上口塞子,然后打开活塞放出下层液体,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7)粗产品蒸馏提纯时,下来装置中温度计位置正确的是C,可能会导致收集到的产品中混有低沸点杂质的装置是AB.
1.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以8.0g TiO2和15.4g CCl4为原料在实验室制取TiCl4
①反应原理:TiO2(s)+CCl4(g) $\frac{\underline{\;\;△\;\;}}{\;}$TiCl4(g)+CO2(g)
②反应条件:无水无氧且加热
③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④有关物质的性质如下表:
物质熔点/℃沸点/℃其他
CCl4-2376与TiCl4互溶
TiCl4-25136遇潮湿空气产生白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球形干燥管,其中装的试剂不可能是a(填序号)
a.无水硫酸铜       b.碱石灰     c.氯化钙      d.烧碱
(2)实验整个过程中通入N2的目的是排除装置中的空气,保证反应在无水无氧环境下进行
(3)装置E中的试剂是浓硫酸(写名称),其作用是防止空气中水蒸气、氧气进入.E装置不能(填“能”或“不能”)被A装置代替,原因是A装置不能吸收空气中的氧气,不能保证反应在无氧环境下进.
(4)实验开始前的操作包括有: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装药品、通一会儿氮气、最后点燃酒精灯.
(5)制备结束后的操作有:①停止通N2 ②熄灭酒精灯 ③冷却至室温.正确的操作顺序为c(填序号)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③①d.②①③
(6)欲分离D装置中的TiCl4,所采用的实验操作为蒸馏(填操作名称),该实验不可能用到的仪器有d(填序号)a.蒸馏烧瓶     b.接收器      c.直形冷凝管      d.球形冷凝管
温度应控制在76℃,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附近,最后得到TiCl4 9.5g.
(7)本实验所得到的TiCl4的产率是b(填序号)
a.40%          b.50%         c.60%           d.7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