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 )
C
解析试题分析:A.如果装置不漏气,则手握试管时,试管内部的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导致试管内的压强增大,气体向外逸出,在烧杯中冒气泡。松开手后,气体的体积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在导气管中有一段稳定的水柱。就证明气密性良好。错误。B.关闭止水夹,通过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加水。若装置不漏气,加水到一定程度后,在长颈漏斗与锥形瓶中就会有一段稳定的水柱。C. 若装置不漏气,若向右拉活塞,锥形瓶中的气体压强减小,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下降,当没有液体时就会产生气泡;若漏气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下降的比较缓慢。正确。D. 若装置不漏气,手捂烧瓶时,烧瓶内的气体受热体积膨胀,就会通过导气管被压到右侧的广口瓶中,这时广口瓶中的水就会被压入到玻璃导管中而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错误。
考点:考查关于装置的气密性检查的知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下列实验操作导致所读出数值比真实值小的是(假设其他操作均正确)
A.对滴定管仰视读数:18.80 mL |
B.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测定某浓度的硫酸溶液的pH=5 |
C.用量筒量取饱和食盐水时,俯视读数:8.8 mL |
D.中和热测定时,用铜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测定反应的最高温度:38.8℃ |
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A.为使层析实验达到较好分离效果,所配试样浓度应较大,点样时试样斑点较小 |
B.淀粉在稀硫酸的作用下水解后,滴加NaOH溶液至碱性,再加入新制Cu(OH)2后加热,若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说明淀粉已经完全水解 |
C.分光光度计可通过测定反应物浓度变化,从而确定反应物的化学反应速率 |
D.抽滤完毕后,需停止抽滤时,一定要先拔下抽气泵与吸滤瓶相连的橡皮管,再关闭水龙头,然后取漏斗滤纸上的沉淀 |
下列溶液配制实验的描述完全正确的是
A.在容量瓶中先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加入浓硫酸配制准确浓度的稀硫酸 |
B.用浓盐酸配制1:1(体积比)的稀盐酸(约6 mol.L-1)通常需要用容量瓶等仪器 |
C.配制NH4Fe(SO4)2标准溶液时,加入一定量H2SO4以防水解 |
D.用PH=1的盐酸配制100mL, PH=2的盐酸所需全部玻璃仪器有10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
下列有关安全事故的处理不恰当的是
A.不慎将苯酚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洗涤 |
B.一氧化碳中毒后,应尽快将中毒者抬到空气流通处 |
C.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 |
D.解救Cu2+、Hg2+等重金属盐中毒的病人,可让病人服用大量牛奶或豆浆 |
下列实验方案不可行或结论不正确的是
A.用润湿的pH试纸测定饱和Na2CO3溶液pH |
B.通过观察图中导管水柱的变化,验证铁钉生锈的原因主要是吸氧腐蚀 |
C.向Mg(OH)2悬浊液中滴加FeCl3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说明溶解度:Fe(OH)3<Mg(OH)2 |
D.向同pH、同体积的醋酸和盐酸溶液中加入足量镁粉,通过完全反应后收集到的H2体积比较两种酸的电离程度:醋酸<盐酸 |
下列有关实验装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图1装置制取干燥纯净的NH3 |
B.用图2装置实验室制备Fe(OH)2 |
C.用图3装置可以完成“喷泉”实验 |
D.用图4装置测量Cu与浓硝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 |
有关下列装置或操作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中: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滴入到金属钠中,能看到U型管右侧红墨水上升 |
B.图2中:观察到湿润的有色布条能退色,待尾气全部被碱吸收后,将稀硫酸滴入烧杯中,至溶液显酸性,可能看到有黄绿色气体生成。 |
C.图3可用于制备乙酸乙酯 |
D.图4可以比较、和S氧化性的相对强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