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008?德阳模拟)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形成压强差.
(1)图Ⅰ是化学教材中常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下同).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而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
下列气体和液体的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
A.HCl和H2O B.O2和H2O C.NH3和H2O D.CO2和NaOH溶液
(2)某学生积极思考,他设计了如图Ⅱ所示的喷泉实验装置.已知在图Ⅱ锥形瓶中加入酒精,且放置于一水槽中,水槽内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可以产生喷泉.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A.生石灰 B.食盐 C.硝酸铵 D.硫酸铜
(3)某同学又设计了如图Ⅲ所示的喷泉实验装置,则该同学引发喷泉实验的方法可能是:
(1)图Ⅰ是化学教材中常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下同).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而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
下列气体和液体的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
B
B
(填写字母编号).A.HCl和H2O B.O2和H2O C.NH3和H2O D.CO2和NaOH溶液
(2)某学生积极思考,他设计了如图Ⅱ所示的喷泉实验装置.已知在图Ⅱ锥形瓶中加入酒精,且放置于一水槽中,水槽内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可以产生喷泉.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A
A
(填写字母编号).A.生石灰 B.食盐 C.硝酸铵 D.硫酸铜
(3)某同学又设计了如图Ⅲ所示的喷泉实验装置,则该同学引发喷泉实验的方法可能是:
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受热膨胀,赶出玻璃管内空气,氨气与水接触,从而引发喷泉
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受热膨胀,赶出玻璃管内空气,氨气与水接触,从而引发喷泉
.分析:(1)极易溶于水或气体与溶液易发生化学反应可形成图中喷泉;
(2)酒精由液态变为气态,可形成喷泉,则选择的物质与冷水接触放出大量的热即可;
(3)图Ⅲ所示的喷泉实验装置,利用气体的热膨胀打破压强平衡即可引发喷泉实验.
(2)酒精由液态变为气态,可形成喷泉,则选择的物质与冷水接触放出大量的热即可;
(3)图Ⅲ所示的喷泉实验装置,利用气体的热膨胀打破压强平衡即可引发喷泉实验.
解答:解:(1)极易溶于水或气体与溶液易发生化学反应可形成图中喷泉,A、C、D均可形成喷泉,而B中氧气不易溶于水,则不能形成喷泉,故答案为:B;
(2)酒精由液态变为气态,可形成喷泉,则选择的物质与冷水接触放出大量的热即可,只有A中生石灰与水混合放出大量的热,BD中热效应不明显,C中吸热,
故答案为:A;
(3)图Ⅲ所示的喷泉实验装置,利用气体的热膨胀打破压强平衡即可引发喷泉实验,则方法为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受热膨胀,赶出玻璃管内空气,氨气与水接触,从而引发喷泉,故答案为: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受热膨胀,赶出玻璃管内空气,氨气与水接触,从而引发喷泉.
(2)酒精由液态变为气态,可形成喷泉,则选择的物质与冷水接触放出大量的热即可,只有A中生石灰与水混合放出大量的热,BD中热效应不明显,C中吸热,
故答案为:A;
(3)图Ⅲ所示的喷泉实验装置,利用气体的热膨胀打破压强平衡即可引发喷泉实验,则方法为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受热膨胀,赶出玻璃管内空气,氨气与水接触,从而引发喷泉,故答案为: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受热膨胀,赶出玻璃管内空气,氨气与水接触,从而引发喷泉.
点评:本题考查喷泉实验,为往年高考常考考点,把握喷泉实验的原理为解答的关键,注重结合压强的变化、热效应分析图中装置,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