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常温常压下,一氧化二氯(Cl2O)为棕黄色气体,沸点为3.8℃,42℃ 以上会分解生成C12和O2,Cl2O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HClO。
【制备产品】
甲组同学拟将氯气和空气(不参与反应)按体积比1:3混合通入含水8%的碳酸钠中制备Cl2O,并用水吸收Cl2O(不含Cl2)制备次氯酸溶液。
(1)仪器a 的名称是_________.
(2)各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 → → → 。
(3)装置B中多孔球泡和搅拌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制备Cl2O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5)反应过程中,装置B需放在冷水中,其目的是__________。
(6)装置E中生成的HClO见光易分解,宜采用_________(填颜色)平底烧瓶,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
【测定浓度】
(7)已知次氯酸可被KI、FeSO4等物质还原出Cl-。乙组同学设计实验方案测定装置E中所得溶液中HClO的物质的量浓度,请补充完整实验方案:用酸式滴定管量取一定体积的次氯酸溶液于锥形瓶中,_______,(所提供试剂:淀粉KI溶液、0.10mol·L-1的FeSO4溶液、0.10mol·L-1的KmnO4酸性溶液)
【答案】 三颈烧瓶 A、D、B、C、E 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充分进行 2Cl2+Na2CO3=Cl2O+2NaCl+CO2(或2Cl2+Na2CO3+H2O=Cl2O+2NaCl+2NaHCO3) 防止反应放热后温度过高导致Cl2O分解 棕色 除去Cl2O中的Cl2 加入一定体积的0.10mol/L FeSO4溶液(足量),然后用0.10mol/L的KMnO4酸性溶液滴定至溶液变为浅红色,读数
【解析】本题考查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1)仪器a为三颈烧瓶;(2)实验目的是制备Cl2O并制备次氯酸,原理是Cl2O是由Cl2与8%的Na2CO3反应,因此首先制备氯气,即A开始,制备的氯气中混有HCl和水蒸气,HCl能与碳酸钠反应,因此必须除去,一般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HCl,即A连接D,再通入到B装置,制备Cl2O,Cl2O中混有Cl2,利用Cl2易溶于有机溶剂,通过装置C分离出Cl2O,最后通入到E装置,装置连接顺序是A→D→B→C→E;(3)装置B中多孔球泡和搅拌棒的目的是加快反应反速率,多孔球泡增加氯气与液体的接触面积,使氯气充分反应;(4)根据信息,得出反应方程式为:2Cl2+Na2CO3=Cl2O+2NaCl+CO2(或2Cl2+Na2CO3+H2O=Cl2O+2NaCl+2NaHCO3) ;(5)Cl2O在高于42℃,会分解成Cl2和O2,因此装置B需放在冷水中,目的是防止反应放热后温度过高导致Cl2O分解;(6)HClO见光易分解,实验室保存见光受热分解药品时,一般盛放在棕色试剂瓶中,因此应用棕色平底烧瓶;根据(2)的分析装置C的作用是除去Cl2O中的Cl2;(7)根据题目中信息,次氯酸可被KI、FeSO4等物质还原出Cl-,加入一定体积的FeSO4溶液,要求过量,然后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对过量的FeSO4溶液进行滴定,然后求出与HClO反应FeSO4的物质的量,从而求出HClO的浓度,具体操作是加入一定体积的0.10mol·L-1 FeSO4溶液(足量),然后用0.10mol·L-1的KMnO4酸性溶液滴定至溶液变为浅红色,读数。
【题目】下列实验操作或事实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结论对应不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或事实 | 实验目的或结论 |
A | 将滴有酚酞的氨水加热,红色逐渐变浅 | NH3·H2O受热分解,导致溶液碱性减弱 |
B | 在酒精灯上加热铝箔,铝箔熔化但不滴落 | Al2O3的熔点高于A1 |
C | 新收集的酸雨白色沉淀 | 酸雨中一定含有SO42- |
0 | 测同温同浓度Na2CO3和Na2SiO3水溶液的pH | 确定碳和硅两元素非金属性 |
A. A B. B C. C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