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准确的是
A.铝热法炼铁:Fe2O3 + 2Al 高温 Al2O3 + 2Fe |
B.工业上用NH3制备NO:4NH3 + 5O2高温 4NO + 6H2O |
C.向受酸雨影响的湖泊中喷洒CaCO3粉末:CO32- + 2H+催化剂 H2O + CO2↑ |
D.过氧化钠用于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的来源:2Na2O2 + 2CO2 ==2Na2CO3 + O2 |
C
解析试题分析:A、铝与氧化铁高温下发生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正确;B、氨气催化氧化可制得NO,正确;C、碳酸钙与二氧化硫、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最终生成硫酸钙,错误;D、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可作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正确,答案选C。
考点:考查铝热法炼铁、工业上用NH3制备NO、酸雨的处理、过氧化钠的用途的化学原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向苏打和小苏打溶液中分别加入盐酸 | 均冒气泡 | 两者均能与盐酸反应 |
B | 向AgNO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 | 溶液澄清 | Ag+与NH3H2O能大量共存 |
C | 将可调高度的铜丝伸入到稀NHO3中 | 溶液变蓝 | Cu与稀HNO3发生置换反应 |
D | 将KI和FeCl3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后,加入CCl4,震荡,静置 | 下层溶液显紫红色 | 氧化性:Fe3+>I2 |
用一张已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铝箔紧紧包裹在试管外壁(如图),将试管浸入硝酸汞溶液中,片刻取出,然后置于空气中,不久铝箔表面生出“白毛”,红墨水柱右端上升。根据实验现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
B.铝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 |
C.铝与氧气反应是放热反应 |
D.铝片上生成的白毛是氧化铝和氧化汞的混合物 |
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及其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事实 | 结论 |
A | 将SO2通入含HClO的溶液中生成H2SO4 | HClO的酸性比H2SO4强 |
B | 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熔化但不滴落 | 铝箔表面氧化铝熔点高于铝 |
C | 稀、浓硝酸分别与铜反应,还原产物分别为NO和NO2 | 稀硝酸氧化性比浓硝酸强 |
D | 将SO2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 | SO2具有漂白性 |
从石器、青铜器到铁器时代,金属的冶炼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水平。如图表示了三种金属被人类开发利用的大致年限。之所以有先后,主要取决于
A.金属的化合价高低 | B.金属的活动性大小 |
C.金属的导电性强弱 | D.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多少 |
已知:Li与Mg、Be与Al的性质相似。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LiOH是强碱 |
B.Be与冷水剧烈反应 |
C.Li在空气中不易被氧化 |
D.Be(OH)2能与NaOH溶液反应 |
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某X物质,发现铜粉逐渐溶解,问神秘的X不可能是( )
A.FeCl3 | B.HNO3 | C.HCl | D.KNO3 |
为测定某镁铝合金样品中铝的含量,进行了下列实验:取一定量合金,加入100 mL 0.3 mol·L-1稀硫酸,合金完全溶解,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560 mL;再加入0.2 mol·L-1 NaOH溶液至沉淀质量恰好不再变化,用去350 mL NaOH溶液。则所取样品中铝的物质的量为
A.0.005 mol |
B.0.010 mol |
C.0.020 mol |
D.0.030 mol |
下列各物质,能由单质间发生化合反应得到,但不能由单质与酸发生置换反应得到的是( )。
A.MgCl2 | B.FeCl2 | C.AlCl3 | D.CuCl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