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Ⅰ.配制480 mL 0.3 mol/L NaOH溶液。具体如下:
(1)需 g NaOH。
(2)配制过程中,下列仪器不会用到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尚缺少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
A.托盘天平 B.250 mL容量瓶 C.玻璃棒 D.胶头滴管
(3)实验过程中两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定容操作:将蒸馏水注入所选的容器中,直到其中液面接近其刻度线______处时,改用______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______正好与刻度线______。将瓶塞子盖好,反复______摇匀。
(5)下列操作的正确顺序是: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 (用字母表示) 。
A.冷却 B.称量 C.洗涤 D.定容 E.溶解 F.转移 G.摇匀
Ⅱ.乙同学用18.4 mol/L浓硫酸配制100 mL 3.6 mol/L的稀硫酸。
用100 mL量筒量取20 mL浓硫酸,并向其中小心地加入少量水,搅拌均匀,待冷却至室温后,再加入水至100 mL刻度线,再搅拌均匀。
你认为此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指出其中错误之处 。
Ⅲ.在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判断下列操作出现的后果。(填“溶液浓度不准确”、“偏低”、“偏高”或“无影响”)
(1)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称取已吸潮的氢氧化钠固体:_____________。
(2)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容量瓶中有少量水:______________。
(3)发现溶液液面超过刻度线,用吸管吸出少量水,使液面降至刻度____________。
(4)转移时不慎将溶液倒在瓶外; ;
(5)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
【答案】Ⅰ.(1) 6.0
(2) B 500 mL容量瓶 烧杯
(3)加速溶解 引流
(4) 1~2 cm 胶头滴管 凹液面的最低点 相切 倒转摇匀
(5)E→A→F→C→D
Ⅱ.不正确 在量筒中稀释 蒸馏水加到浓硫酸中
Ⅲ.(1)偏低
(2)无影响
(3)偏低
(4)偏低
(5)偏高
【解析】Ⅰ.(1)由于化学实验仪器是非常固定的,没有480 mL的容量瓶,所以只能用500 mL的容量瓶,m=nV,n=cV,其中V=500 mL,故需要NaOH的质量为6 g。
(2)在配制过程中,托盘天平是用来称量NaOH的质量,需要用500 mL的容量瓶,故选项B用不到,玻璃棒在溶解时有搅拌作用,在移液时有引流作用,胶头滴管在定容时用到。所以用不到的是250 mL的容量瓶,缺少的是500 mL的容量瓶。
(3)第一次用玻璃棒是在溶解时用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第二次是移液时用的,作用是引流。
(4)在定容时,接近刻度线1~2 cm时应用胶头滴管滴加,以防一下加入过多而重做,而且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应与刻度线相切,最后一步为摇匀过程。
(5)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为:称量→溶解→冷却至室温→转移→洗涤→定容→摇匀。
Ⅱ.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如果将水加入浓硫酸中,可能会使水沸腾而液滴飞溅,而且量筒只是用来量取液体的仪器,不能用来稀释。
Ⅲ.(1)吸潮的氢氧化钠固体,相当于氢氧化钠中有杂质,氢氧化钠的实际质量偏小,而体积不变,故结果偏低;
(2)容量瓶中有少量水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因为在定容过程中也是需要向容量瓶中加水的;
(3)用吸管吸出少量水,相当于吸出少量溶质,故结果偏低;
(4)溶液洒到外面相当于溶质偏低,故结果偏低;
(5)俯视刻度线,所测体积减小,故实际浓度偏高。
【题目】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A | 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 | 溶液呈红色 | 稀HNO3将Fe氧化为Fe3+ |
B | Al箔插入稀HNO3 | 无现象 | Al箔表面被HNO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
C | 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 | 试纸变蓝色 | 浓氨水呈碱性 |
D | 浓HNO3加热 | 有红棕色气体 | HNO3有强氧化性 |
A. A B. B C. C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