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3.在下列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中,肯定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方法是 ①升高温度 ②加入正催化剂 ③增大反应物浓度 ④将块状固体反应物磨成粉末( )A. | ①②③ | B. | ①②④ | C. | ①②③④ | D. | ①③④ |
分析 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判断,如升高温度、加入正催化剂、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增大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等.
解答 解:①升高温度,加快了分子的运动速率,反应加快,故①正确;
②加入正催化剂,降低了反应需要能量,反应速率加快,故②正确;
③增大了反应物浓度,增大了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反应速率加快,故③正确;
④将块状固体反应物磨成粉末,增大了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反应速率加快,故④正确;
正确的有①②③④,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加快反应速率的因素,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轻松完成,本题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3.(1)已知
25℃,101kPa时:4Fe(s)+3O2(g)═2Fe2O3(s)△H=-1 648kJ•mol-1
C(s)+O2(g)═CO2(g)△H=-393kJ•mol-1
2Fe(s)+2C(s)+3O2(g)═2FeCO3(s)△H=-1 480kJ•mol-1
FeCO3在空气中加热反应生成Fe2O3的热化学方程式是4FeCO3(s)+O2(g)=2Fe2O3(s)+4CO2(g)△H=-260kJ/mol.
(2)甲醇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作为燃料,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CO2和H2)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
①CO(g)+2H2(g)═CH3OH(g)△H1
②CO2(g)+3H2(g)═CH3OH(g)+H2O(g)△H2
③CO2(g)+H2(g)═CO(g)+H2O(g)△H3
回答下列问题:
由此计算△H1=-99kJ•mol-1;已知△H2=-58kJ•mol-1,则△H3=+41kJ•mol-1.
25℃,101kPa时:4Fe(s)+3O2(g)═2Fe2O3(s)△H=-1 648kJ•mol-1
C(s)+O2(g)═CO2(g)△H=-393kJ•mol-1
2Fe(s)+2C(s)+3O2(g)═2FeCO3(s)△H=-1 480kJ•mol-1
FeCO3在空气中加热反应生成Fe2O3的热化学方程式是4FeCO3(s)+O2(g)=2Fe2O3(s)+4CO2(g)△H=-260kJ/mol.
(2)甲醇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作为燃料,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CO2和H2)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
①CO(g)+2H2(g)═CH3OH(g)△H1
②CO2(g)+3H2(g)═CH3OH(g)+H2O(g)△H2
③CO2(g)+H2(g)═CO(g)+H2O(g)△H3
回答下列问题:
化学键 | H-H | C-O | C≡O | H-O | C-H |
E/(kJ•mol-1) | 436 | 343 | 1076 | 465 | 413 |
11.在人体内NO是心血管系统中传播信息的分子,能调节血压、控制血流、抵御感染、传输信息等.下列关于NO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NO是一种有毒的气体 | |
B. | NO是一种红棕色气体,易溶于水 | |
C. | 常温常压下,NO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直接化合 | |
D. | NO可由氮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直接化合 |
18.两个或多个同种含氧酸分子之间可以脱水形成相对分子质量更大的酸,如磷酸H3PO4可形成H4P2O7或H5P3O10等.下列物质不属于硫酸(H2SO4)脱水后形成的是( )
A. | H2S2O7 | B. | H2S2O8 | C. | H2S3O10 | D. | H2S4O13 |
10.下列说法或表示法不正确的是( )
A. | 从C(石墨)=C(金刚石)△H=1.9 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更稳定 | |
B. | 已知2H2(g)+O2(g)═2H2O(l)△H=-571.6kJ/mol,则H2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 | |
C. | 在稀溶液中:H++OH-═H2O△H=-57.3kJ•mol-1,若将含1mol CH3COOH的醋酸溶液与含1 mol Ba(OH)2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 | |
D. | 图中a曲线表示合成氨(放热反应)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
8.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 氢氧化钡与稀硫酸反应:Ba2++OH-+H++SO42-═BaSO4↓+H2O | |
B. | Al2O3溶于盐酸中:O2-+2H+═H2O | |
C. | 氯化铝溶液中加入少量氨水:Al3++3OH-═Al(OH)3↓ | |
D. | Cu(OH)2中加入硝酸:Cu(OH)2+2H+═Cu2++2H2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