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上述装置中,在反应前用手掌紧贴烧瓶外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还可以用什么简单的方法证明该装置不漏气。答:                                                   
(2)写出浓硫酸和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如果用图中的装置检验上述反应的全部产物,写出下面标号所表示的仪器中应加入的试剂的名称及其作用:
A中加入的试剂是                    ,作用是                    
B中加入的试剂是                    ,作用是                    
C中加入的试剂是                    ,作用是除尽            气体。
D中加入的试剂是                    ,作用是                    
(4)实验时,C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1)反应前先用小火加热烧瓶,B、C、D瓶中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后,水会升到导管里形成一段水柱,证明装置不漏气。
(2)2H2SO4+C2H2O+2SO2↑+CO2
(3)A:无水硫酸铜。检验H2O  B:品红溶液。检验SO2 C:酸性KMnO4溶液。SO2  D:澄清石灰水。检验CO2
(4)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颜色不褪尽。(或不褪色,或不褪成无色)。
本题的考点有:对较复杂的实验装置气密性的检查,用学过的化学知识检验浓H2SO4与木炭粉加热时得到的全部反应产物;同时通过对CO2的检验考查考生在进行化学实验时思维的严密性。
对实验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是中学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之一,在本题中,由于装置比较大,双手的热量不足以使整个装置中气体膨胀,效果不显著,因而在B、C、D洗气瓶的导管口见不到气泡冒出,如果同学们明白检验装置气密性应用的原理,很容易会想到,在反应前用小火加热(或其他方法),使瓶内空气迅速膨胀,导致气泡从洗气瓶的导管中冒出,停止加热后,烧瓶冷却,瓶内压力减小,产生负压,水会升到洗气瓶的导管里,形成一段水柱,由此证明装置不漏气。
浓H2SO4与木炭反应生成H2O(g),SO2(g),CO2(g)三种气态物质,根据中学学过的化学知识,可以用无水硫酸铜检验其中的H2O(g),白色无水CuSO4吸水后变为蓝色CuSO4·5H2O;SO2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由于SO2和CO2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这时一定要注意,要证明气体中有CO2,先要确认气体中已经不再有SO2。因此在装置中,容器A中的试剂是无水CuSO4、B中是品红溶液、D中是澄清石灰水。由于酸性KMnO4溶液具体强氧化性,而SO2具有还原性,两者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此,C中可加入酸性KMnO4溶液,用来除去剩余的SO2气体。在实验时,C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酸性KMnO4溶液的颜色不褪尽。这样才能说明气流中的SO2已经除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只能是由于气体中有CO2。(如果考生回答在C中加入品红溶液,用于检查气流中的SO2是否除尽,且实验时C中品红溶液的颜色不褪尽,也可认为是正确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重庆开县的天然气矿“井喷”事故对人畜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主要原因是喷发出的天然气中含有浓度较大的硫化氢气体,这种气体具有臭鸡蛋气味,有剧毒,其毒性原理为阻断机体细胞的内呼吸导致全身缺氧。由于中枢系统对缺氧敏感,因而首先受到损害。其爆炸极限为4.3%~45.5%,着火点为292℃。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4,与空气的相对密度为1.2。
针对这次“井喷”事故,有专家提出如下现场处理措施:
(一)在井架入口、井架上、钻台边上、循环系统等处设置风向标,一旦发生紧急情况,作业人员可向1方向疏散。
(二)在含硫钻井地区的生产班当班人员每人配一套空气呼吸器2,另配一定数量的公用呼吸器,并做到人人会用、会维护、会检查。
(三)加强对钻井液中硫化氢浓度的测量,充分发挥除硫剂和除气器的功能,保持钻井液中硫化氢含量在15mg﹒m-3以下。当硫化氢含量超过20mg﹒m-3安全临界浓度3时,工作人员应佩戴空气呼吸器,不允许单独行动,派专人监护现场。
(四)钻井队在现场条件下不能实施井控作业,决定放喷时,放出天然气烧掉4
放喷点火应派专人进行……
(1)如果你负责疏散群众,那么,受灾人员的疏散方向时
A.顺风向       B.逆风向       C.地势高的方向       D.地势低的方向
(2)空气呼吸器中可盛放的物质是
A.氢氧化钠        B.碱石灰        C.氯化钠         D.氨水
(3)检测人员从现场取出500mL,含H2S 0.01mol,则此时工作人员
A.可安全生产                     B.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
C.迅速离开现场                   D.无法确定
(4)①点燃天然气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②点燃天然气实属无奈之举,因为此法并不能完全消除环境污染,为什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