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各组物质相互混合反应后,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
①金属钠投入到FeCl3溶液中 ②过量NaOH溶液和明矾溶液混合
③少量Ca(OH)2投入过量NaHCO3溶液中 ④向NaAlO2溶液中滴入NaHCO3溶液
⑤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 ⑥氯化钙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
A.①③④⑤ | B.只有①④ | C.只有②③⑥ | D.只有③④⑤ |
D
解析试题分析:①金属钠投入到烧杯中的FeCl3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2Na+2H2O=2NaOH+H2 ↑,3NaOH+FeCl3=Fe(OH)3 ↓+2NaCl,所以最终生成的沉淀是红褐色的氢氧化铁,①不正确;②过量NaOH溶液和明矾溶液混合,发生的反应是:3OH+Al3+=Al(OH)3↓,Al(OH)3+OH-=AlO2-+2H2O,所以最终没有沉淀生成,故②错误;③少量Ca(OH)2投入过量NaHCO3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Ca(OH)2+NaHCO3=CaCO3 ↓+H2O+NaOH,碳酸钙是白色沉淀,所以有白色沉淀生成,故③正确;④向NaAlO2溶液中滴入NaHCO3溶液发生的反应为:AlO2-+HCO3-+H2O=Al(OH)3↓+CO32-,氢氧化铝是白色沉淀,故④正确;⑤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发生的反应为:Na2CO3+H2O+CO2=2NaHCO3,碳酸氢钠的溶解性小于碳酸钠的溶解性,所以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会析出碳酸氢钠晶体,因此产生白色沉淀,故⑤正确;氯化钙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二者不反应,得不到白色沉淀,⑥不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物质性质以及物质转化的有关判断
下列物质①NaHCO3 ②Al(OH)3 ③K2SO4④AgNO3中,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A.②④ | B.①④ | C.③④ | D.①②④ |
下列各组描述正确的是
A.化工生产要遵守三原则:充分利用原料、充分利用能量、保护环境。①燃烧时使用沸腾炉②制盐酸时将氯气在氢气中燃烧③制硫酸时使用热交换器这3种化工生产分别符合以上某原则 |
B.① 用燃烧的方法鉴别甲烷、乙烯和乙炔②用酒精萃取溴水中的溴③ 用水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固体④用互滴法鉴别Na2CO3、盐酸、BaCl2、NaCl四种溶液以上均能达到实验目的 |
C.①用硫粉覆盖地下撒有的汞②金属钠着火用泡沫灭火器或干粉灭火器扑灭③用热碱溶液洗去试管内壁的硫④用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是否集满以上操作均合理 |
D.①过氧化氢:火箭燃料②碳酸氢钠:食品发酵剂③钠:制氢氧化钠④硫酸:制蓄电池以上物质的用途均合理 |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A.Zn具有还原性和导电性,可用作锌锰干电池的负极材料 |
B.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不能用浓硫酸干燥SO2 |
C.熟石灰具有碱性,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
D.铝热反应能放出大量的热,常用于焊接钢轨 |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FeCl3、Na2O2、Cu均可由相应单质直接化合生成 |
B.在称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若加入KNO3固体,铜粉溶解 |
C.“溶洞”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碳酸钙与水、CO2的反应 |
D.氢氧化铝、碳酸铵都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
下列由相关实验现象所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Cl2、SO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二者均有氧化性 |
B.向溶液中滴加酸化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SO42- |
C.Fe与稀HNO3、稀H2SO4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 |
D.分别充满HCl、NH3的烧瓶倒置于水中后液面均迅速上升,说明二者均易溶于水 |
下列现象或事实可以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
A.将少量品红溶液分别滴入浓硝酸中和氯水中 |
B.漂白粉及水玻璃长期暴露于空气中而变质 |
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与亚硫酸钠溶液混合后褪色及硫酸铁溶液与淀粉碘化钾溶液混合后变蓝 |
D.将适量Na2O2和Na分别加入硫酸亚铁溶液中;都能得到红褐色沉淀 |
五颜六色的变化增添了化学的魅力。下列有关反应的颜色变化叙述:
①新制氯水久置后→无色;②淀粉溶液遇单质碘→蓝色;③溴化银见光分解→银白色;④热的氧化铜遇乙醇→红色;⑤硝酸银溶液和碘化钾溶液产生沉淀→黄色;⑥苯酚在空气中被氧化→粉红色。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⑤⑥ | B.②③④⑤⑥ | C.①②③④⑤ | D.①④⑤⑥ |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 )
A.金属材料分为黑色金属材料和有色金属材料 |
B.活泼金属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氧化膜均能保护内层金属 |
C.硅是一种亲氧元素,在自然界中它总是与氧相互化合的 |
D.氯是最重要的“成盐元素”,主要以NaCl的形成存在于海水和陆地的盐矿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