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实验中,至少要读两次温度 |
B.可用pH试纸测定新制氯水的pH |
C.中和滴定实验中,洗净后的锥形瓶不需要干燥 |
D.向CH3COONa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变蓝 |
CD
解析试题分析:A每进行一次酸碱中和反应热的计算就要测定反应前酸、碱的温度及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温度,而且为了减少实验误差,至少要重复2-3次实验。错误。B.新制氯水中含有HCl和HClO,它们使溶液显酸性,PH试纸变红,但由于HClO有强的氧化性,又把变红的试纸氧化为无色。故不能测定该溶液的PH。错误。C. 中和滴定实验中,洗净后的锥形瓶的内壁沾有少量的蒸馏水,在实验测定时在实验要求的误差范围内不需要干燥。正确。D. CH3COONa是强碱与弱酸中和生成的盐,醋酸是弱酸,NaOH是强碱,因此醋酸钠溶液由于醋酸根离子的水解二使溶液显碱性,所以向其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变蓝色。正确。E.ZnS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ZnS(S)Zn2+(aq)+S2-(aq),当向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后,发生反应:S2-+Cu2+=CuS↓,由于消耗了S2-,破坏了ZnS的沉淀溶解平衡,使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最终沉淀逐渐转化为CuS沉淀,颜色有白色变为黑色。这是难溶的向更难溶的转化。所以Ksp(CuS)〈Ksp(ZnS)。错误。
考点:考查沉淀的转化、中和滴定、中和热的测定、及溶液的酸碱性、PH试纸的使用的知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浓硝酸应保存于无色试剂瓶中 |
B.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I2的食物 |
C.二氧化硫可广泛用于食品的增白 |
D.次氯酸钠溶液可用于环境的消毒杀菌 |
下列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编号 | 实验 | 操作 |
A | 钠与水的反应 | 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切下绿豆大小,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 |
B | 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钾溶液500 mL | 准确称取氯化钾固体,放入到500 mL的容量瓶中,加水溶解、振荡、定容、摇匀 |
C | 闻氯气法的方法 | 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氯气飘进鼻孔 |
D | 分离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 | 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关闭活塞,换一个烧杯,上层液体继续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 |
下列有关说法或操作中,属于正确的有
① 标准状况下1mol溴单质的体积约为22.4L
② 用托盘天平称量50.56gKCl 固体
③ 用酒精从饱和碘水中萃取碘
④ 让一束光通过胶体,从垂直于光线的方向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⑤ 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溶液中提取硝酸钾可用结晶的方法
A.1个 | B.2个 | C.3个 | D.4个 |
“封管实验”具有简易、方便、节约、绿色等优点,观察下面四个“封管实验”(夹持装置未画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热时,①上部汇集了固体NH4Cl,说明NH4Cl的热稳定性比较好 |
B.加热时,②③溶液均变红,冷却后都变为无色 |
C.④中,浸泡在热水中的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深,浸泡在冰水中的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浅 |
D.四个“封管实验”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可逆反应 |
下列有关实验及操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用水将苯、乙酸、四氯化碳区分开来 |
B.在实验室中通常将钠保存在四氯化碳里 |
C.用稀硝酸洗去残留在试管壁上的银 |
D.如果苯酚溶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洗涤 |
配制100mL 1mol·L-1 NaOH溶液,若实验仪器有:①100mL量筒;②托盘天平;③玻璃棒;
④50mL容量瓶;⑤胶头滴管;⑥50mL烧杯;⑦100mL容量瓶,实验时选用仪器的先后顺序是
A.②⑦③④⑥ | B.⑥②⑦③④ | C.②⑥③⑦⑤ | D.②⑦③⑥⑤ |
下列实验操作或原理不正确的是
A.进行焰色反应时,必须用稀盐酸洗涤并灼烧铂丝,然后再进行实验 |
B.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
C.读取滴定管内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导致读数偏大 |
D.纸层析法中的展开剂之所以能够展开的主要原理是毛细现象 |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
B.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
C.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握持锥形瓶,边滴边振荡,眼睛注视滴定管中的液面 |
D.NaCl溶液蒸发结晶时,当蒸发皿中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即可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