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2010年5月14日22时,贵新高速公路贵州龙里县境内发生一起粗苯槽罐车追尾事故,造成30吨苯泄漏.以下处置方法错误的是( )A. | 撤离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地带,防止苯蒸气对人体造成危害 | |
B. | 切断电源,因为苯是一种易挥发、易燃物质,否则可能引起爆炸 | |
C. | 采用活性炭吸附地面液体 | |
D. | 由于现场比较空旷,采用点火焚烧的办法清除泄漏物 |
分析 苯是一种易挥发、易燃物质,对人体有害,具有刺激性,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A.苯有毒,对人体有害,应将污染区人员撤离,故A正确;
B.为防止苯燃烧而导致爆炸,可切断电源,故B正确;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处理苯,故C正确;
D.采用点火焚烧的方法,产生污染,且易爆炸,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物质的性质、应用以及环境污染等知识,为高频考点,侧重化学与生活、生产以及环境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科学素养,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下列各组混合物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总的物质的量一定,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的量是定值的是( )
A. | C2H4、C2H5OH、HOCH2CH2COOH | B. | CH2O、C2H4O2、C6H12O6 | ||
C. | C6H6、C5H10、C8H6O2 | D. | H2、CO、CH3OH |
2.下列依据相关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 向新制的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碳 | |
B. | 向Fe(NO3)3溶液中通入适量SO2气体后,再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Fe3+能够将H2SO3氧化为H2SO4 | |
C. | 向NaOH溶液中滴加少量的Mg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再滴加足量的CuCl2溶液,沉淀变蓝色,说明 Ksp[Cu(OH)2]<Ksp[Mg(OH)2] | |
D. | 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紫色,说明该溶液一定含有钾元素 |
19.下列分子中,其中子总数为24的是( )
A. | 18O3 | B. | 2H217O2 | C. | 14N16O2 | D. | 14C16O2 |
11.下列有机物的命名中,正确的是( )
A. | (2-乙基戊烷) | B. | (3-甲基-2-戊烯) | ||
C. | (2-甲基-戊炔) | D. | (1-甲基-5-乙基苯) |